查理·芒格,巴菲特的合伙人,他们共同缔造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投资公司创造了投资界的神化,他在《巴菲特幕后智囊:查理·芒格传》一书中,展示了自己思考的细节和成为投资大咖的关键。但是,我们今天不是谈论他的成就,而是讨论另一本书,书中介绍的学习基理,可能使人从普通走向卓越。
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搞清楚学习机理,掌握科学方法,提高应对世界的能力水平,是我们的向往和追求。长期以来,“刻苦、努力、持续、安静”是我们对学习态度和环境的主流认知,“反本能、反直觉”也是过去我们了解到的应该持有的学习方向。可是,神化里、现实中,确有那么一群人,并没有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难道他们真的是智慧超群、智商异乎常人吗?还是我们一贯以为的学习方法出了问题?本尼迪克·凯里所著的《如何学习》这本书给出了一些反常识的观点。
一、学习的过程其实是大脑生长发育的过程
大脑是一个多元综合体,对情绪、时间、生理节奏乃至场所、环境都很敏感。它能关注到我们的意识所关注不到的东西,也会添加一些我们先前并没有注意的细节。而且,大脑在信息提取的过程中,并不会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比如,你前天读过的书、一些有用的观点,你在回忆时基本上忘记干净了,但十多年前看过的一部电影情节,你会感觉历历在目。这说明,对于外界的信息,无论看、听、闻、读哪种方式,只要接触到这些信息,大脑已经以它特有的方式储存起来了。所谓学习也可以理解为,对信息的提取,当然这种提取可能不是原来信息的样子,大脑会对它们进行重组。你记不住那些信息,只是因为在那个时间段,你提取不到,说不定在你几十年后的某个瞬间,你会想起你曾经只看个一眼的一个“单词”。事实上,如果面对一段信息,比如某种语言的单词。通过读书的方式也好,采取娱乐的方式也罢,其储存进行的内容数量是大致相同的,总之都装进去了。但是,在后来提取记忆信息的时候,提取出来的效果就不一样了。这说明一个问题:信息存入大脑,只有在你需要的时候提取出来,它们才是有用的,或者称之为知识。我们学习就是希望加强和提高这种能力。
二、学习的过程也是利用和使用社会资源的过程
不管我们生存的目标多么多元化,对单体来说,追求美好生活是一个重要指标。在国家与国家,个体与个体联系越来越紧密的今天,最大限度地调动资源保障自己、服务他人应就是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当前来看,从大脑中提取知识,说服他人、影响他人,有效地调动资源解决问题,才是个人追求的根本所在。一个商贩,你要追求美好生活,就得卖出商品,卖东西需要说服别人来买。一个领导,追求美好生活,想要体现价值,那就得做成一件事,成事也得说服别人,至少有人愿意跟随。处理一起纠纷,也得让双方相信,他们都到达了自己需要的预期。对大脑来说,这些活动都需要提取和调用适当的信息。如何能使大脑在合适地时机、合适的场合、提取出合适的知识?要做到三有:有共同目标、有操作的方法、有成功经验。共同目标就是“画饼能力”,正如当年美国西部的淘金热,政府号召移民西部开发。“西部确有金子”这条信息,政府这个“大脑”存储和掌握到了,然后对信息加工,使人们确信可以淘到金。操作方法更简单了,只要大家跨越从东部到西部这段距离,就有大概率达成所愿。成功经验,则是报纸实地记录和宣传,的确是真实的事件。当然,结合是只要有行动,就会有收获。也许,西部的金子没有那么多,但去得人多了,生存的压力进一步激发了智慧和能力,其他如石油等资源出现了。所以,提取知识终极目标就是个体的影响力。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是。
三、学习的过程还是了解大脑动作规律的过程
很显然,人类在进化,大脑也同样在进化。它有它独特的发育方法,只是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它发育的规律。这本书恰恰瞄准的,并非树叶,而是树得主干,也就是“学习科学”的基本理论,还有一些被反复实验验证过的研究成果,能够实实在在的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一是通过介绍大脑存储信息的机理,让读者了解大脑记忆、遗忘和学习是如何联系。二是以充分的实验证据说明,变化学习场景、间断而不是连贯学习更有助于增强记忆。三是交替学习、提问考试、适度中断这些方法会极大提高学习效率。四是介绍两种利用潜意识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以往我们一直认为学习对立面的一些状态,如懒惰、漠视、分心,其实也能促进我们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