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也有感于学习小组同伴的交流。
科技的发达,技术的进步,让我们享受便利的同时,也让我们陷入越来越多的焦虑。无论生活工作,压力无处不在。那么面对压力,如何处理呢?根据心理学著作“心理学与生活”的观点,可以有如下的方法:
首先需要压力识别,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初级评估——发生了什么,对我有什么影响?第二个阶段,二级评估,你要判断个人以及社会的资源能否有效应对压力的情境,进而设计和甄选行动方案。当采取行动后,评估还在继续,如果方法没有奏效,压力还没有消失,需要制定进一步的行动方案。
识别压力后,如何处理呢?应对压力大体上有两种反映:第一种,问题指向的应对,“擒贼先擒王”,这是直面问题的处理方式,关注的重点,是要对付的问题或者产生压力的事件。这类解决问题的努力,对于那些可控的因素是有效的。比如,你可以通过你工作方法,工作流程的改善而提高工作的效率或者业绩。举个例子来说,小孩子在放暑假期间,过于贪玩,没有及时写假期作业,那么快开学了,肯定就有压力。但是这个压力是容易处理的,就是,赶快动笔开始写,突击写,只要开始动笔,压力就会减少。
第二种,情绪指向的应对,主要是为了减轻压力产生的不适。主要是应付那些你不可控的产生压力的因素。可以参考ABC理论,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ABC理论则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因此,要想改变情绪,不是精力完全聚焦在改变A上,而是要更关注符合改变对于A事件而产生的信念、看法和解释。对此,我有特别深的感受。我父亲曾经在5年前一次例行体检中,发现已经是肺癌晚期。当时我也几乎被这个现实打垮,因此父亲身体一向很好,而且体检前根本也没有剧烈咳嗽,胸闷等肺癌症状。因此,我们曾经一度认为是误诊。但是经过东肿西肿两家专科医院的一样的。对于这个无法改变的现实,能够需要改变对于此事的感觉和想法,我找了一些专业的组织(比如临终关怀组织),通过与专家都交流,我逐渐改变了自己对于疾病死亡的看法,然后尽量影响其他的家人,让他们相信,既然死亡是必须面对的,是一个必然的结果,那我们可以更主动了选择过程,了解了有关肺癌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和姑息疗法。我们的态度进而影响了父亲对于疾病和死亡的态度,他可以更坦然面对疾病,情绪一直非常稳定和乐观。结果,就是我们一起的努力,换来我们一家5年的更洒脱更有意义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