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按:这是一位律师朋友的工作日志,经其同意匿名发表于本自媒体。
时间:2017年12月10日星期天下午
地点:贵州省铜仁市中级人民法院
事由:二审开庭
今天是星期天,法庭仍然在开庭审理案件。因为到年底了,大家都要冲刺结案,法庭太少,开庭需要排队。有的案件,如果按排队顺序,则需要等候较长日期。一些当事人及代理人心急,想快点开庭审理,于是就申请法官利用双休日开庭审理。可见,律师与法官都蛮拚的。
庭审中,法庭通知了两位鉴定人出庭。他们从省城贵阳赶来,一男一女,年龄都在六十左右。我猜想,他们可能是在专业技术岗位退休后,利用原有专业技术及职称,出来进行第二次就业的。我很是钦佩他们,有专业技术,能发挥余热。同时很感动:前辈们都如此拚搏,我等晚辈岂可懈怠。

主持审判的女法官,流海长及眼镜上框、爪子脸、清瘦。她坐于审判台上,只是温和的询问,未有严厉的质问。我有些走神,心里在想,那么年轻就当法官了。后来休庭调解,在调解室里,近距离才发现,这是一位五十开外的资深女法官。曾经见识过“背影杀手”,今天见识了“远视杀手”。
对方代理人,是位中老年男人,完全秃顶,穿风衣、打领结、戴戒子,看上去与油腻男无关。调解时,女法官要他复印身份证信息,我在一旁瞟了一眼,看到身份证上他的出生年份为1942年。我十分惊讶,一算他已有75岁了。虽然从形象知道他是老人,但未料到他会这么年老。如此高龄,仍然风尘仆仆地熬战在法庭上,令人肃然起敬。我再次冒出一个想法:他可能是前司法人员,退休后到这家公司任法务工作。

我的代理业务,主要是涉及公司的民商事诉讼案件。所接触的公司法定代表人,其年龄段主要集中在八零后及七零后。而我们这些为他们诉讼服务的人员,包括法官及律师,年龄段主要集中在七零后及六零后;然而,今天延伸到了五零后与四零后,让我见识了这些老人的风彩。
今天的案件,最后调解成功了。临别握手,女法官的手温润如玉,对方代代理人的手苍健有力。那俩位鉴定人,已提前离去,未能握手告别。与那位代理人握手时,我突然称呼道:“某庭长。”他有些疑惑:“你认识我?”我说:“我猜的。”然后两人哈哈大笑。

小编后语:第一,关于现实情况。这种八零后、七零后、六零后、五零后、四零后,同台诉讼的情形,是中国正在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一个缩影。今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在一起共事与合作的情况,将成为常态。第二,关于大龄工作者应当如何自处。小编是六零后,对这个问题较为感兴趣。一是不要把自己当老人:在工作上,不要让年轻人来照顾与将就自己;在年轻人面前,不要摆过去、谈经验。二是要把自己当老人:不要与年轻人争功、争名与争利;老年人没有生活拖累,要多做事多尽责。三是要向年轻人学习:学习他们掌握的新知识、新技能;学习他们拥有的新理念、新思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