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寒假学写读后感

寒假学写读后感

作者: 文之剑 | 来源:发表于2021-01-24 07:16 被阅读0次

今天开始,我们开始读四大名著。

同学们都已经五年级了,有的还没有读过四大名著。甚至有的都不知道,四大名著是什么。四大名著是四本书,千万别认为它是一本书的书名,那样就闹出笑话了。

我是在升入三年级的时候,因为我在二年级期末考试成绩优异,所以爸爸给我的奖励。最先读的是《三国演义》,然后是《西游记》。

爸爸说:“看了水浒学打架。你先别看水浒,也别看红楼,红楼也不适合你。就好好把三国和西游这两书吃透吧!”

当时我光高兴了,也没有记得爸爸说的话。反正开心的要命,每天都抱着《三国演义》,怎么说哪?用废寝忘食、手不释卷都不为过。年少时的确喜欢读书,不但喜欢读,读完了还要给同学讲。

这就锻炼了我,必须好好读,否则讲不好,会让同学们笑话的。去年同学们聚会,小学同学还说起来这件事。现在想一想,还是挺自豪的。

课本上的《草船借箭》是根据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改写的。也就是说,他不是原著内容,这样我们更容易理解。

第一句说的是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嫉妒。这个就很好理解了。嫉妒的解释是:因为别人比自己好而忌恨。

其实还有许多原因,书面上是这么说的。可我认为最大的原因是诸葛亮会对东吴有威胁。“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周瑜是东吴的军事家,又是东吴之主孙权的连襟和好友。他肯定会为东吴的将来着想。

接下来就是演戏,周瑜在演戏,诸葛亮也在演戏,但最会演戏的人是鲁肃。事情办了,老好人也当了。谁也不知道鲁肃有这样的本事,不动声色,看得明白。还要把握大局,实属不易啊!

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故意问诸葛亮:“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然后不容诸葛亮推辞,几乎就是下命令,让诸葛亮负责造十万支箭。诸葛亮明知道周瑜在为难他,却胸有成竹地立下了军令状,要在三天造出十万支箭来。

鲁肃故意问周瑜,其实也是在探听周瑜的底细。想看看周瑜怎么定诸葛亮的罪,还答应替周瑜去打探情况。

鲁肃和诸葛亮对话,也很有意思。诸葛亮让他帮忙,他就答应了,而且还没有告诉周瑜。你相信吗?调兵调船周瑜会不知道?这大都督怎么当的。当心有人造反!

草船借箭开始了,内容大家好好读读。我给大家出一道数学题,一万名弓弩手,射了十万多支箭,每人射了十几支,二十条船,每条船上中了五六千支箭。一面就是两三千支箭,那每人射中了一面船几箭?怎么样,有点糊涂了吧?

简单,一人射中一面五六箭呗!

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掐会算。《三国演义》里把诸葛亮美美地夸了一通。其实,真正草船借箭的就是周瑜。人家得病死的,非说让诸葛亮气死的。周瑜也够倒霉的。

实际上,周瑜比诸葛亮有才,而且特别懂音乐。“曲有误,周郎顾”说的就是周瑜的音乐才华。

这就是演义,跟史书上有很大偏差。但人们还是很喜欢读《三国演义》,而读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国志》的人不多。现在孩子们就知道三国杀了。

下面,我们按要求来写,注意,必须好好读这篇课文。如果你连这么简单,都是大白话的课文都读不懂,又怎么能读懂老版本的四大名著哪!

书名:三国演义(节选——草船借箭)

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

印象最深的场景:诸葛亮叫上鲁肃一起去草船借箭。大雾漫天,船一字排开。(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把鲁肃下了一大跳。直到诸葛亮给他解释清楚了,说江上雾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两人只管饮酒取乐。)

印象最深的情节:雾散了,诸葛亮下令返回,还要军士们一起喊:“谢谢曹丞相的箭”。这时候曹操才知道上当了,白白射出去了十几万支箭。想追,诸葛亮这边的船肯定是顺流而下,来不及了。

印象最深的人物:诸葛亮

我的感受和原因是:课文中虽然没有说诸葛亮知天文,懂地理,能掐会算。但是一下子就得到了十几万支箭,而且还让东吴的鲁肃和周瑜心服口服。充分说明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也间接地说了曹操的愚蠢。

其实,诸葛亮也不是神仙。他只不过善于动脑筋和观察分析事物。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发,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要勤思考,善于思考。然后认真去分析,找出最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不能像曹操那样,既不观察也不分析,盲目地指挥,最后会造成损失的。

还要学习诸葛亮的大度,对待别人抛过来的问题,不推辞,不放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对敌。

好了,这就是我写的读后感。其中有很多观点,同学们可能不理解。这些都不是问题,只要你们认真学习,认真读书,慢慢都会理解的。有时候甚至会恍然大悟,有时候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学习就是这样的,把每个词,每句话,每一个段落,一点一点的都弄懂了。所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寒假学写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vrez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