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宛青扬
反思笔记:DAY23 60/23
情绪稳定:DAY13 60/13(10/23起)
今天周六,孩子们在家一天,早上我就提醒自己:接纳当下的一切,一定要“看见”孩子的闪光点。但一天下来还是失败了。悲催,今天,哥哥做的好,主要说弟弟弟弟比较多。可想而知,弟弟很有情绪。
(一)
主要事件就是作业:我“嫌弃”弟弟效率不高,周末老师布置的作业量不多,他却耗时太久。也发现他写作业的过程中,心不定,开始启动慢、中途会一点小事而停止写,而且姿势不对,头太低。还有,晚上他的状态是“模糊”的,休息时让自己“肆无忌惮”,看书很久(我忙的时候)。
这些就导致他的课内学习,时长不够。也与我们最近的计划有所冲突(期中考完,我们找到问题并计划),他没按照计划走。
反思:还是规则感不够,事先也没让孩子“预设时间”,清单本上有规划,但他心中没有。就是没有主动。也与我的说教指责有关,一看他“不是我想看到”的画面,我就指责,孩子也有情绪,这样每次的中途,内耗也耽误不少时间,也是效率慢的一个原因。
还有孩子“慢”、有困难、习惯不好,不正是需要我鼓励的地方,我还“落井下石”,处处打击。事后,也没问原因。不能只用“磨蹭”、“不上心”、“效率慢”这些词汇说教孩子。还是情绪管理,没有规则可言。也没做到接纳,接纳孩子还没达到的能力。还是期待太高,要求太多,就想一个深入沟通就能“一劳永逸”,这怎么可能?
可我却犯了这样的错误。想想自己,说要改变,却也总是反反复复。孩子的进步,也是一步一步慢慢来,而且过程中需要我的“温和而坚定”,需要太多的鼓励与肯定。
(二)
下午,给他们买了奶茶。我没为自己买,我要求先尝一尝,可他们舍不得。其实,我如果再开玩笑要求一下,孩子们会给。但看到他们一开始的那种不舍状态,我就有点不舒服了,也在反思自己教育上的不足。
反思:我是不是为了省那几块钱,却把孩子养成一些不好习惯:看中物、心中没他人(主要就是父母)、自我(物品不能随意分享)等等。
我也在想,平时在吃的方面,是不是也以他们为中心。这样明明“为孩子好”,结果却害了孩子。以后,杜绝这样做,时时提醒自己。明天就去为自己买杯奶茶。
以后,有什么好东西。老人在,先老人;老人不在,先我们;有客人在(先带孩子一起准备),先客人;总之最后才是孩子。
现在想来,不仅对待吃食上,生活中很多小事都要让孩子“学礼”。比如,饭桌上,家人都坐下来,才开始动筷,特别聚会上;电梯里,让老人先过;有汽车礼让我们,我们要鞠躬感谢,再迅速离开(之前的竖起大拇哥,缺了一点尊敬)
(三)
晚上贴墙纸,把他们的鼓励强重新布置了一番。哥哥一直在帮忙布置,弟弟在看书。布置完毕,家里有点乱,我指责他们不帮忙收拾。其实,哥哥一直帮我贴墙纸。
反思:我是看不到孩子正在帮我的画面,只看到混乱后的样,孩子没有主动意识帮我收拾。那以前我都没有引导过孩子去做这些事,也没一点一点教过他们。关键他们不会啊,而且,以前也是我剥夺他们做家务的权利。现在,我又用这样的事(孩子没做过的事)说孩子。我这是什么逻辑?
正是像直播课的王老师说的那样:这就是溺爱,包办太多,没教过孩子,到最后还用“孩子做不到”而去说教,指责。
复盘:每周要教孩子做点家务,一点一点教,动作分解。放下期待,给足耐心。孩子做不好,做的慢,那是正常。千万不要再麻利地自己动手。
作者简介:一枚热爱读书写作,热爱生活的全职妈妈。余生梦想:能写会读,做个优秀有趣的妈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