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
领导力是什么?有的经理人回答说:是带领团队实现目标。我问:跟管理有什么区别?管理也是带领团队实现业绩结果;有的经理人说:领导力就是影响力。我问:李宇春很有影响力,那么她有领导力吗?还有人说:领导力就是领导的能力。我问:你说的“领导”是身处“领导职位”的那个人,还是实施了“领导活动”的那个人?领导职位和领导活动的关系是什么?什么样的活动是领导活动。我的答案是,领导力的核心是动员群众解决难题。即管理的第九条黄金法则:动员群众解决难题。
第九律:动员群众解决难题
对领导力最大的误解就是在领导力和领导职位之间画上等号。
领导力像爱情,人人都渴望拥有,领导职位像婚姻。婚姻和爱情有联系,但是:1)有婚姻不一定有爱情。担任领导职位的人不一定有领导力。2)有爱情不一定有婚姻,真正发挥领导力的人,不一定担任了领导职务。3)有时候,婚姻是爱情的坟墓—领导职务可以变成发挥领导力的障碍。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对领导力唯一的定义是有追随者的人。担任了领导职务,你只是有下属,只有把下属变成了追随者,你才成为真正的领导者—也就是领袖。
领导者抓权力,让自己伟大;而领袖善于授权,让众人伟大。
李嘉诚说:我常常问自己,你是想当团队的老板还是一个团队的领袖?一般而言,做老板简单得多,你的权力主要来自你地位之便,这可来自上天的缘分或凭借你的努力和专业知识。做领袖就较为复杂,你的力量源自于人性的魅力和号召力。要做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态度与能力一样重要。领袖领导众人,促动别人自觉甘心卖力;老板只懂得支配众人,让别人感到渺小。
《领越领导力》的作者领导力研究大师:吉姆.库泽斯和巴里.波斯描述了领导者需要有的四种品质:诚信、远见、激情、胜任。
哈佛大学校长、女历史学家德鲁.福斯特强调了另外四项品质:谦卑、冒险精神、责任心、创造力。
品质不是领导力的核心,如果回到领导力像爱情的比喻,我们可以说,如果认为只有具备某些品质的人才能发挥领导力、成为领导者,就好像说只有具备某些品质的人才能谈恋爱一样。
领导和管理的区别:领导针对的是不确定性的事或人,管理针对的复杂性,领导阶级未知的问题,管理解决的是已知的问题。领导是实现变革,管理是维持秩序。 管理的过程是计划、组织和控制;领导也有相应的三个过程:确定组织经营方向、联合群众、激励和鼓舞。管理的计划和预算过程着眼于短期、注重微观,强调风险的回避;领导过程的经营方向的制定着眼长期,注重宏观,强调风险从承担。管理的组织和人员配备注重专业化,强调能力和服从;领导过程的联合群众注重整体性,强调方向和投入;管理的控制和解决问题侧重管制和预见性;领导过程的激励和鼓舞侧重于授权和创造惊喜。领导是做正确的事,管理是正确的做事。
对于一个企业、一个团队,我们既要维持它的正常运转,又要带领它与时俱进、实现变革,所以我们既要领导企业和团队,又要管理企业和团队。对于一个企业,如果我们只是管理而不领导,只想着怎么维持它的正常运转,那么它就会像一台设备一样,运转几年之后就报废了。很多企业组织中很多人擅长管理,但是他们缺乏领导力。
企业在运作过程中会出现两类问题:技术性问题和变革性难题。技术性问题容易界定,比如一辆汽车的刹车出现故障,问题是容易界定的。并且解决方案是现成的,刹车故障不外乎集中可能性,解决方案也就那么集中,实施起来也相对容易,最多具有复杂性,但是解决问题是有把握的,能够较快见效。
而变革性难题则不同,首先是问题难以界定,丰田汽车出现大面积故障,是什么问题?变革性难题往往容易被误认为是技术性问题,丰田汽车一开始也犯了这个错误。一辆汽车出现故障,我们换我们修,一万辆汽车出现故障,丰田也说换、修,把变革性难题当做了技术性问题处理。难题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的实施也一般充满了不确定性,没有人可以保证一定能够成功。
另外,技术性难题还有一个特点:依靠权威解决,不需要群众作出什么转变,而变革性难题则必须依靠群众,而不是单靠权威。
领导力的核心就是动员群众解决难题。八个字、四个词每一个都很重要。
1、难题:首先在于难以发现解决方案。比如张瑞敏想把海尔建成世界一流的企业,解决方案是什么?其次是在于难以实施解决方案,最难的是难以用现有的方式解决。
2、解决:对难题,要解决,而不是逃避。首先要正视现实,承认问题。面对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3、群众。怎么解决,要求学习新的方式,要求作出转变。而这个转变,是要求所有涉及的群众一起改变的。而群众的转变不是轻而易举的,要首先改变的是他们的意识,才有可能改变行动。
4、动员。动员不能光靠命令和控制,群众往往不愿意甚至抵制变革,光下命令没有用,要动员、激励和鼓舞,要让群众真心真意地想要变革、坚持变革。即使群众一开始想要变革了,也往往难以坚持,就像“减肥”一样,你不能命令某个人减肥,只是动员。还要跟过程中产生的“误导者”作斗争。误导者往往说不用变或者说应该朝着另外一个方向变。在变革中遇到小小挫折时,误导者会跳出来说:我早说过这样不行吧?尤其是误导者是权威的时候,在误导者可以命令群众而你不能的时候,你必须学会动员群众。
领导力的两项任务:一是短期任务:即动员群众解决某个具体的难题,比如把一个新产品推向市场,变革绩效考核制度,完成企业的ERP项目等。另一个是长期的任务,即提升员工和自己解决难题的能力。因为我们不是解决一个难题就万事大吉了,作为经理人,我们需要持续面对一个个难题。
德鲁克说:领导力是把一个人的视野提升到更高的境界,把一个人的绩效提升到更高的标准,是打造一个人的品格,使之超越通常的局限。这里的一个人,既包括他人,也包括自己。他说,显然这是领导者领导力的长期任务。
第十律:修炼领导力
所谓领导者,就是动员群众解决难题的人。所谓卓越领导者,就是动员群众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的人。要做到这一点,靠的不是能力,而是修炼。这是管理的第十条黄金法则:修炼领导力。
1、领导力不是技能。领导力的核心是动员群众解决难题,这是一种什么技能,它跟游泳、开车那样的简单技能不一样,不可能包教包会,更不可能通过课堂教学或者看书自学来学会。如果一定要说领导力是能力,那么可以定义为两大能力,分别对应领导力的两项任务,一是动员群众解决某个具体难题的能力;二是培养他人和自我提升的能力。它面对的对象都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2、领导力需要修炼。领导力不可以教会,但是可以自我修炼,修炼是长期的实践,需要一点一滴的租期,更重要的是,修炼不是轻松的,有时甚至是痛苦的,因为修炼的内容往往违背我们的本性。比如人的本性喜欢听赞扬、听好货,而领导力的修炼要求我们听逆耳忠言,甚至是培养唱反调的人。人的本性遇到失败会灰心丧气,而领导力的修炼会把失败视作财富,遇到失败依然从容。
需要八项修炼:1)认识自己;2)成为自己。3)密切联系群众;4)讲故事;5)当老师;6)从失败中学习;7)反思;8)深思;而认识自己和成为自己这两项自我修炼,是后六项修炼的基石。
1)认识自己:是一个人一生追问我是谁的过程。第一,他们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第二,他们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和指南针),知道如何与别人沟通自己想要什么以获得别人的合作和支持;第三,他们知道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如果没有自我认知的能力,就容易追求外在认同的成功,而非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人。乔治和自己的研究团队访谈了125名乔治所定义的“真诚领导者”,发现了成为真诚领导者的“秘诀”:成功的领导力需要有意识的培养,要求忠于自己的人生故事,回答是什么激励他们领导时,真诚领导者异口同声地说,他们通过理解自己的故事而获得激励。
2)成为自己:成为领导者,你必须首先成为你自己,成为你自己生活的塑造者,你才能同理他人的内在成长感受。成为自己的内涵非常丰富,第一,追求自己的目的和热爱,即你的热情愿意投入的地方,你的深层次动机,你的价值观;第二,坚持自己的本色和风格。德鲁克研究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风格迥异,没有什么共同品质,有些咄咄逼人,有些谦卑温和,有些才华横溢,有些智力普通,如果他们有什么共同点的话,那就他们都在做自己,坚持自己的本色和风格。第三,坚守自己的原则和身份,我们做一件事无非遵循两种逻辑,一种是结果逻辑,即功利逻辑,而另一种是原则逻辑,做一件事,不是因为给我带来什么好处,而是这件事本身就该做,跟结果无关。即康德主张的绝对道德。领导者要整合思考结果和原则两种逻辑,现在现实社会大多数人会过于追求结果逻辑而忽视了原则逻辑,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成功”“有钱”之后不幸福不快乐的原因之一。
中国有个成语“修齐治平”,来自《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关于领导力的修炼与人生的修炼的关系,应该是:领导力的修炼始于人生的修炼。先搞明白自己,才能搞定别人,影响别人追随你。
3)密切联系群众:领导力也是一种关系,是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包括与目标实现之间的关系。当我们从事伟大事业时,关系的质量至关重要,如果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的关系充满恐惧和不信任,那么任何持久价值的事物或者业绩都不会被创造出来。如果关系中充满相互尊重和信任,再大的困难(比如变革受到误导者的贬低等等)都能够被克服,而留下意义深远的遗产。
走动式管理:要想做到密切联系群众,首先要做到走动式管理。离开自己的办公室,走到生产、销售、研发第一线去了解情况、解决问题。英特尔公司前CEO安迪.格鲁夫在自己的公司推行走动式管理,他制定了一项制度,要求高层经理轮流检查公司的大楼卫生,他说,目的其实不是为了检查卫生,而是创造机会让那些高层经理在公司大楼转一圈,这样他们就有可能跟一线员工直接交谈,了解到一手信息。不要只是巡视所在单位安排的路线,要随机去了解,没有准备的地方也许真正体现的是事实和真相。基于事实和真相的决策才是有效的决策。
学会倾听:第一倾听基层员工;第二倾听对方的身体语言;第三善用自己的身体语言;第四保持适当的沉默;第五不要根据表达方式是否迷人来判断信息是否准确;第六不要选择性倾听;第七要主动倾听;第八倾听顾客;第九化倾听为行为;第十要知道什么时候该停止倾听。
培养唱反调的人:孟子说,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唐太宗的 “拂士”是魏征,也才有了贞观之治。美国汽车界著名的经理人罗伯特.卢茨自己总结的领导力法则中,其中一条是:捣蛋鬼是财富。
有个公司甚至在年终大会上增设了“唱反调奖”,颁发员工,鼓励员工多角度发言。
避免CEO病:2008年中国出现往牛奶里添加三聚氰胺的毒牛奶事件,乳业巨头蒙牛公司也深陷其中。牛根生辩解说:三聚氰胺不仅我不知道,而且我的管理团队也不知道,同时我的员工99%也不知道。其实牛根生忽略了问自己:那1%知道的员工,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来告诉自己?答案很简单:牛根生不善于倾听,得了CEO病。
4)讲故事:领导者要学会讲故事,故事是一种基本的人类认知的形式,创作和讲述故事是领导者的基本技能。故事应该具有这些特征:一个令人愿意合作的主人公,提出的计划和目标,一个必须解决的危机,听众的紧张感的建立和消除,一个独特的叙事方式或声音。大脑喜欢听故事,也喜欢编故事、演绎故事,甚至有时候演绎到以致于自己都以为亲身经历过这个故事。
用行动讲故事:用行动讲故事的冲击力更强大,科特喜欢讲这样一个故事:郭士纳接受IBM之后,发现IBM官僚作风严重,汇报工作讲究的是精美的PPT,而非实质内容。于是,在一次会议上,郭士纳要求汇报工作的高管关掉投影仪,只是口头汇报。这件事变成了一个故事,在IBM不胫而走,推动了IBM消除官僚作风的变革。
张瑞敏用“砸冰箱”的行动,推动了海尔重视质量的变革。
5)当老师:杰克.韦尔奇之所以成功,是他把通用电气打造成了“学习型组织”、“教练型组织”,在这个组织中,不仅领导者在教,而且每个人都在教,不仅在教,而且每个人都在学。通过多年观察,德鲁克有以下发现:第一,伟大的老师并不总是最受欢迎的老师,如果学生谈到上某位老师的课时说我们学到很多,这才是伟大老师的标志;第二,伟大的老师的教学方式各异,有的说个不停,有的闷声示范;第三在教学上,伟大的老师各有所长,有的擅长教初学者,有的擅长教水平高的,有的擅长上大课,有的擅长教小班,有的擅长一对一;第四,在自己所教的领域,伟大的老师不见得是能力顶尖的,几乎所有大画家都是平庸画家教出来的。当老师不是给学生提供答案,而是发问,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甚至难题的能力。
6)从失败中学习。孟子早就说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也就是说,逆境是“天将降大任”于你的考验,是增强你的能力,磨练你的意志的机遇。
怎样对待他人的失败:首先接受下属的失败,其次放下下属的失败,把它看做一次学习的机会。最后启发下属思考:学到了什么?有些时候需要容忍下属失败所造成的成本花费。
7)反思:不仅要对失败反思,应该对一切经验反思,只有反思才能把挫败经理变为熔炉,熔炉是问这样一些根本问题的地方:我是谁?我可以是谁?我应该是谁?我应该怎样跟我之外是世界发生关系。
8)深思:面对难题,领导者必须深思。深思是管理者和领导者的区别:管理者知道怎么做,领导者知道怎么想。深思至少包括三种思考方式:决策思考、系统思考、整合思考。
德鲁克指出:有效的决策人首先需要辨明问题的性质:是一再发生的经常性问题?还是偶然的例外?换言之,某一问题是否为另一个一再发生的问题的原因?或是否确属特殊事件,需要以特殊的方法解决?倘若是经常性的老毛病,就应该建立原理原则来根治,而偶然发生是例外,则应该按照情况做个别处理。
人有四种心智模式:第一是“二元对立”的心智模式,即好人坏人、善恶对立的思考方式;第二是“过于公平”的心智模式,也就是好人也有缺点、坏人也有优点的思考方式;第三是“相对主义”的心智模式,也就是认为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好人、坏人,各种主张都有其合理性的思考方式;第四是“个人整合”的心智模式,这种模式既承认各种价值观的相对性,又能够在特定的情形下选择一个合适的立场。个人整合是最为成熟的心智模式,也是领导者要追求的思考方式。
到此为止,已经将《管理十律》介绍完毕,知识不等于力量,将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智慧才能产生力量,进而影响别人,希望本书的介绍能给您的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提升产生些许帮助,对您的团队氛围营造和挖掘下属潜能产生部分影响,您的能力提升将带动您所在团队的能力提升,进而带动威远生化组织能力的提升,共同推动威远生化战略升级,实现知名品牌的梦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