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大雪夜,前门饭店内,王朔等人聊出海马第一部作品《渴望》,故事取自他们亲历的人间。
《渴望》播出后,收视率高达98%,连小偷都忙着追剧,犯罪率降低,公安部门为此还给剧组颂发了锦旗。
一年后,海马再聚,聊出了《编辑部的故事》,那是马未都最熟悉的人生。
电视剧用幽默包事犀利,开场就讲办公室权力斗争,每集都是社会热点,全国人民追得酣畅淋漓。电视前姜文看得入神,烧糊了饭菜。
1990年,马未都离开杂志社,开了一个歌舞厅,起名海马,从此作家们有了固定据点,安营扎寨开始了替天行道。
歌舞厅设在东四十条一栋白色小楼内,每晚8点营业,蓝光流满舞池。
《一无所有》和《我的未来不是梦》重复响起,吴秀波有时会来串场,他来时,女客总是特别多。
小楼灯光旖旎,门外车流如河,时代署气让人微醒,不知不觉就昏沉入梦。
开业初,马未都给所有小吃加盐,安排人一小时关一次空调,免费开水只加一次,然后不由分说送上酒水。
然而始料未及的是,朋友们消费后不爱买单并以此为荣,"老板是咱朋友”。有人走时还要拿两箱饮料。
歌舞厅夜夜笙歌,马未都愁眉难展,加上顾客鱼龙混杂,冲突频发,他倒成了公安局常客。
多年后,马未都在访谈中说,开歌厅赔了四十多万,"当年四合院一万一套,我要是全买了四合院,今天就是北京首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