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三·七一】
山阴胡西垞素行诡激,落魄扬州,屡谒卢转运不得见,乃除夕投诗云:“莽莽乾坤岁又阑,萧萧白发老江干。布金地暖回春易,列戟门高再拜难。庾信生涯最萧瑟,孟郊诗骨剧清寒。自怜七字香无力,封上梅花阁下看。”雅雨先生见之,即呼驺往拜,馈朱提数笏。
胡西垞,即胡天游(1696—1758),一名骙,一度改姓方,榜名方天游,字云持,一字西垞,又字稚威,号松竹主人,又号傲轩。清代骈文家、诗人。山阴(今浙江绍兴)张家溇人。详见《<随园诗话>通注(1·28)》。
诡激,音guǐ jī,指怪异偏激,异于常情。《六韬·选将》:“有诡激而有功効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新唐书·刘栖楚传》:“然其性诡激,敢为怪行,乘险抵巇,若无顾藉,内实恃权怙宠以干进。”
卢转运,即卢见曾(1690—1768),字澹园,又字抱孙,号雅雨,又号道悦子,山东德州人。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历官洪雅知县、滦州知州、永平知府、长芦、两淮盐运使。性度高廓,不拘小节,形貌矮瘦,人称“矮卢”。学诗于王渔洋,有诗名,爱才好客,四方名士咸集,流连唱和,一时称为海内宗匠。详见《<随园诗话>通注(2·9)》。
转运,指卢见曾担任的两淮都转运盐使司都转运使。
江干,音jiāng gān,亦称“江皋”,指江边;江岸。南朝·梁·范云《之零陵郡次新亭》诗:“江干远树浮,天末孤烟起。”唐·王勃《羁游饯别》诗:“客心悬陇路,游子倦江干。”笔者认为,胡天游的“老江干”乃是用“游子倦江干”之意,喻指自己是老游子。
布金,音bùjīn,指铺满黄金。佛教故事。《贤愚因缘经·须达起精舍缘品第四十三》记载:释迦牟尼成道后,憍萨罗国给孤独长者在舍卫城南“为佛世尊及比丘僧造立精舍”,向祇陀太子购买园林。波斯匿王太子祇陀不想出售,便开天价以吓阻:须“真金遍布其地”方可。未料,给孤独长者变卖家产,换来黄金,将园林之地铺满。祇陀被其诚心感动,说到,这个园子卖给你了,但园子的树木是我,我捐献了,于是二人共同建造了精舍,佛陀将此园林命名为“祇树给孤独园”。因为该地曾经布满真金,中文称其为“布金禅寺”。在《西游记》第九十三回中对此有所描写。
列戟,音liè jǐ。意思是宫庙、官府及显贵之府第陈戟于门前,以为仪仗。《旧唐书·德宗纪下》:“壬戌,诏以太尉、中书令,西平郡王李晟长子愿为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宾客,赐勋上柱国,与晟门并列戟。”宋·曾巩《降龙》诗:“文旛列戟照私第,青紫若若官其孥。”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南阳郡新野县(今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人。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其家“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父亲庾肩吾为南梁中书令,亦以文才闻名。庾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自幼随父出入于萧纲的宫廷,后来又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其文学风格被称为“徐庾体”。累官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侯景之乱时,庾信逃往江陵。后奉命出使西魏,因梁为西魏所灭,遂留居北方,官至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北周代魏后,更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临清县子,世称其为“庾开府”。时陈朝与北周通好,流寓人士,并许归还故国,唯有庾信与王褒不得回南方。庾信在北方,一方面身居显贵,被尊为文坛宗师,受皇帝礼遇,与诸王结布衣之交,一方面又深切思念故国乡土,为自己身仕敌国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愤。最终在隋文帝开皇元年(581)老死北方,年六十九。有《庾子山集》传世,明人张溥辑有《庾开府集》。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洛阳),后隐居嵩山。唐代著名诗人。详见《<随园诗话>通注(3·65)》。
七字,音qī zì,因为古诗多为五、七言一句,故五七字常作为诗的代称。唐·齐己《谢武陵徐巡官远寄五七字诗集》诗:“五字才将七字争,为君聊敢试悬衡。”宋·戴炳《杂言(其三)》诗:“短吟五七字,薄酒三四酌。”宋·张镃《燕坐》诗:“为君刻意五七字,甫壮知心一两人。”
阁下,音gé xià。意思是指对人的尊称、敬辞、称对方,多用于书信中;也指有显赫的地位、尊严或价值的人,用作对品行高尚或兼有要务之类的人物尊称;泛指对人的敬称。《汉书·高帝纪下》:“大王陛下”颜师古注引汉应劭曰:“若今称殿下、阁下、侍者、执事,皆此类也。”唐·赵璘《因话录》卷五:“古者三公开阁,郡守比古之侯伯,亦有阁。所以世之书题有阁下之称。今又布衣相呼,尽曰阁下。”唐·白居易《与刘苏州书》:“阁下为仆税驾十五日,朝觞夕咏,颇极平生之欢。”
驺,zōu。本义是主驾车马的小吏。《说文》:“驺,厩御也。”呼驺,意思是乘马、或坐马车出行。
朱提,音shū shí,指朱提银,产于云南朱提山的白银。朱提山包括今昭通、鲁甸、永善3县(区)沿金沙江、牛栏江流向的山脉。《蜀王本纪》记载:“蜀王杜宇从天堕,止朱提。”朱提,与“书识”同音。昭通的古称。“朱提”先为山名,继为县名,再为郡名,后为银名(朱提银),文献所载始自西汉,并沿用至唐初,持续了近800年,朱提一词在明清笔记小说中比比皆是,朱提银在全国经济与货币史上曾有过一席之地。汉代时在鲁甸朱提山开采银矿,故称“朱提银”,成为汉代一种白银的名称,享有盛名。朱提银之名,则直到清代一直沿袭。唐·韩愈在《赠崔官立之》诗中有:“我有双饮盏,其银出朱提。”
笏,音hù,本指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朝笏。此处为量词,金银的计算单位。铸金银成笏形,一枚为一笏。五代·刘崇远《金华子杂编》:“众情危惧,共请主人,愿以白金十笏赎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