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社会性动物:我们的观点和态度

社会性动物:我们的观点和态度

作者: 扫地专业高级研究生 | 来源:发表于2021-04-27 22:36 被阅读0次

观点和态度,两个词往往出现在社会交际中,而不是出现在单个个人之中,因为观点和态度,不会单独的存在一个个人的陈述体系当中,也就是当我们要做某件事情或者我们认为某个事物的时候,往往我们就这样或者那样的直接的认为了,而不是要想某个人陈述我认为某某是怎么样怎么样的,没有那个人会对产生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做一个再陈述,他的听众就是他自己,再陈述是毫无意义的,所以观点和态度出现的地方,往往是在社会交流中出现的地方,我们要向某个对象说明我们的观点和态度,仅此而已。

那么在一个社会语境下,讨论我们的观点和态度,就必要的引入人与人的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观点和态度的相互影响,换句话说,就是人们是如何通过他人的观点说服自己,或者如何利用自己的观点说服他人的。

在说服他人之前,有必要的区分,态度和观点的区别,因为当要说服一个观点和说服一个态度的时候,他的作用方式是不同的,更确切的说,观点是更加外化的一种客观描述,而态度则是相对内化的个人观念或者情感,而说服一个外化的观点和内化的态度,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同的作用点,一者是偏向于理性的思维逻辑,一种是偏向于真实感受的心灵状态,这两者的工作原理上存在的差异,所以需要从不同的机理对他们产生作用。

首先说观点,在生活中或者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很多的知识,我们认识了很多的事物,我们看到了很多的现象,总结了我们的经验,这些经验和知识在反应到一个具体的事物的时候,就形成了我们的观点,就好比如我们认为某件事物是好的或者是这样那样的,这些纯粹依靠知识和经验的判断就形成了我们的观点,以至于我们在说明某个事物的时候,就顺口的说出了对这个事物的看法,基于以往的记忆和经验的直接判断。

当我们说出这样一种判断之后,然后我们就像他人说明了我们的观点,这个观点是否影响到他人或者这个观点是否会产生转变,大部分来源于我们对这个事物的理性认识程度,一般来说,越是经验丰富学识丰厚的人,对事物的观点越是能够让人信服,所以我们很容易相信一些砖家或者从业经验丰富的老人,从而改变我们的观点,受到他人的影响。因此观点的改变大多数是从一种经验和逻辑上更完整的影响开始的,也就是说服一个人的观点,要从理证开始。

再回过头来说态度,态度是一种内化的判断,这个内化的意思就是我们更多的相信我们的内心的直觉,当然这种直觉可能也是从经验中学来的,但这种学习是心灵的学习,并不涉及存粹知识的学习。就好比如,我们即便认为某某球队是最腻害的,但总是相信国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球队(然而我并不相信),这里面就包含了很多的情感因素在里面,我们认为国足是最好的并不是因为他真正的好,而是因为我们内心深处的一种希望或者一种被多因素感染的观念,这是一种情绪或者是多因素引导的一种集体认知偏差,因为我是中国人,这个集体观念影响了我对国足的评价,因为我饱含了对国家足球队最美好的期望,那是一种无法逃脱的情感因素。所以从我认为国足是好的作用机理可以看出,态度的作用机理往往并不是以往经验,而是一些和他们完全无关或者一些更偏激的因素,这些因素作用范围并不是让我真正认为国足最好,而是让我觉得他应该是最好。

从这里可以看出,态度是一种情感,他并不像观念那样需要完整的逻辑论证或丰富的经验,它更加偏激,所以它看起来不容易说服,因此态度是一种比较持久的心里状态(或者不容易说服的观点),要影响一个人的态度,大多数时候,并不是要从真正的论证开始,而是要从外围因素开始,起点就在于我们的内心,要让一个人改变它的态度或者说服某人,让他认为某某东西并不是那样的,就要像他展示一些其他因素。比如要让我改变喜欢某件事物的态度,那么最有效的方式是让另外一件事物来做对比,这里改变的并不是那个事物的观点,而是通过改变人的基础情感来确认的,这是一个危险的动作,也是一个有效的动作,如果要改变一个人的态度,最好的从他内在改变,也就是让他自我发现或者自我觉知。

好了,今天的讨论到此为止,总结:

1,态度和观点出现于社会陈述语境当中,也就是说服与被说服的语境之中

2,观点的作用机理是逻辑和经验的,是理性的认知

3,态度的作用机理是内化的情感因素,它的基础来源于人的情感和少量的认知

4,说服观点最好的方法是用知识和理性的论证

5,说服态度最好的方法是通过改变他人的情感开始

相关文章

  • 社会性动物:我们的观点和态度

    观点和态度,两个词往往出现在社会交际中,而不是出现在单个个人之中,因为观点和态度,不会单独的存在一个个人的陈述体系...

  • 读《社会性动物》

    文/方禾 阿伦森的《社会性动物》被称为社会‍‍心理学圣经。 观点一:‍‍人是社会性动物 你我或许喜欢孤独,喜欢安静...

  • 《畏因录》第68天

    有关社会心理学的四个观点: 1. 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 2. 我们的思维比自己想象得更保守; 3. 许多时候态度不...

  • 社会心理学

    8 人际吸引 8.1 社会性动物的观点 人是社会性动物,人们大多数时间都是与他人一起度过。 为什么人们如此需要和他...

  • 《断舍离》第四章「怡然生活」

    【“结婚”与自在人生】 我们经常说的“结婚”有三个观点: • 精神性的结婚 • 动物性的结婚 • 社会性的结婚 “...

  • 《传染病》当接触已成“致命”,我们寄希望于双黄连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但并不纯粹。因为我们不像蚂蚁、蜜蜂这样是拥有凌驾于个体之上的集体意识、完全的社会性动物,我们拥有...

  • 读书打卡D015《社会性动物》08/02

    读书打卡D015《社会性动物》08/02 读书:《社会性动物》 笔记: 今日主题:媒体对我们的影响 1、一般认为新...

  • 第91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篇(动物行为)观后思

    1.包括动物性和社会性,人显然是一个动物和社会的合体有时候要压抑动物性服从社会性,有时候又适得其反。这点没什么好说...

  • 人生坐标

    人生坐标 我们在童年决定用哪种态度和观点,我们就会在随后的人生里,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这些态度和观点变成我们存在的...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阅读笔记7

    我们再童年决定用哪种态度和观点,我们就会在随后的人生里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这些态度和观点,变成我们存在的底层架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社会性动物:我们的观点和态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vzpr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