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简单,不费劲!
于是,就有了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
时间管理初级入门:思维导图全景概念+行为程序化+时间段概念。
接下来的分享,建立在一个基础之上,即分享者对时间管理的看法:
面对自己无序低效而又忙乱或不知所措的生活,索性先将时间管理界定为建立自己的行为体系,感知时间概念,达到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事的效果。
这么理解,很简单,甚至在很多大师看来比较肤浅乃至错误。但这并不妨碍我以此行动,去规范化我的生活,提升自身生活工作的质量!
毕竟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我这么理解,我这么行动...
1,感知现状,原始动力
在开始任何改变之前,都需要明白自己当前的状态。
你的早上是如何度过的?你的晚间又在干啥?白天工作时间又是怎样?这样的状态,你喜欢吗?有哪些点,你觉得需要或者可以调整一下?
应该还乱一点...忙碌的伙伴,停留片刻与自己在一起,思考自己的状态,喜欢吗? 改变的动力,需要从此刻开始!
2,全景概念,改变可行性
在逐项的反思自己日常生活时,细细品味一下,我们在一天之中都会产生哪些行为?
有你固定不变的行为:生活上,刷牙洗脸,穿衣吃早点等等;工作上,有固定安排好了的工作内容等等。
有你受到刺激而做出的行为:临时收到要参加一个会议,临时收到要去拿快递,老板临时给你一个任务,同事临时给你发了一份下周需要使用的文件等等
试想一下,于一天24小时内,我们的生活是不是被这些事情所充斥着呢?如果每一个事件,每一个行为是一个小碎片,那么一天之内所发生的这些小碎片拼在一起,就是你的生活!
拼出来的世界翻转过来看生活:
既然每日都被那些小碎片瓜分,那么能否提前审视这些小碎片,然后做好规划,在合适的时间处理合适的小碎片呢?
重新优化每日全景图:
这就需要,在一天开始之前,构建好今日全景图,然后按部就班的展开自己灵活的生活!
3,全景与补丁,配合使用
如果说第一步是让你感知现状,发现你需要作出改变,那么第二步则是让你看到哪些地方可以改变。而到了第三步,则是告诉你如何改变以及实施改变的可行性。
优化每日全景图:
在第二步审视每日全景图之后,发现自己的生活无外乎两个关键词:时间、事件。
A 时间段与任务匹配
在不同的时间段,我们会处于不同的环境之下。譬如起床到上班前,出门上班至到达公司,公司,下班等。不同的时间段我们身边的资源不一样,所以能用来处理的事情应该有所不同。
所以做好任务匹配工作很重要,即什么时间段做什么事。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举例:起床到上班前
这个时间段的特点是在家中(有资源),安静(环境),身心舒畅(清晨),家人还处于睡觉状态。
这个时间段我能做的事包含,建构今日全景图,安静的看书等。
B 分解事情,落实行为——流程化
有时候不是我们不行动,而是我们不知道如何行动。宏观的事件,只有落实到具体的行为层面才会得到执行,即事件分解流程化,行为操作才能程序化。
流程化举例1:起床
执行:闹钟响,关闭闹钟,掀开被子,下床,走到卫生间,开始洗漱。
事件分解流程化,行为程序化,对于培养习惯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C 全景图+碎片单
重新优化全景图,为我们的生活做了两件事
第一,将今日需要处理的事情落实在了合适的时间段,可视化呈现,降低大脑认知负荷。到点了,就去处理,即可!
第二,规划全景图,细致到可操作行为层面,为后续的执行起到了指导作用。
但,这样还不够,规划的全景图是残缺的...
因为生活中总会有很多突发事件,抑或是个人临时自身的想法观念等,这一部分无法提前预知的信息是没能进入每日建构的全景图的。这就需要碎片单来给全景图打补丁了。
有补丁的全景才是真全景用一张碎片清单,记录下当日出现的碎片化事件、信息,再将碎片单和全景图配合,建构起当日全景图,展开有序的工作与生活...那么,初级入门的时间管理,就正式开启啦!
我是咚咚,专注于心理导图的研究与应用!在成长的道路上,挣扎着前行,愿有你相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