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新校长传媒,作者:孙先亮
时间与人有着怎样的关系?它如何影响以人为中心的教育?如果站在时间的角度来看待教育中偏离基本规律和核心价值的现象,能否找到破局之道?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孙先亮校长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研究分享。
有许多东西贯穿、支撑我们的一生,却不易被我们察觉,我们往往在失去之后才知晓其重要性。比如,阳光和空气,还有时间。
时间有多重要?我看过一篇文章《如果飞机的窗户飞了出去》,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每个人只有15秒时间戴上氧气面罩,否则就会陷入昏厥。15秒,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命。
纵观人的一生,随着年龄增长,每个人能够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少,需要承担的事务越来越多:从学生到工作,从个体到家庭,从员工到领导,从被父母照顾到照顾父母……角色的多重性与责任的多样性,对每个人时间管理与分配能力的要求也水涨船高。
这种现象同样发生在教育领域。教育的根本价值是生命的成长和健康的发展,如今,不仅需要教授的内容与日俱增,教育还要面对更大的责任,于是,教育工作者们每天都能感受到时间带来的压力。
如何最大程度发挥时间的效能,是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
一、时间是生命的价值尺度
理解和把握时间的价值,我认为,应当从时间与人的关系、时间与教育的关系、时间与教育中人的关系三个视角认识,这其中最为核心的是“价值”二字,这是实现颠覆传统教育、实现破局的根本。为此,我们首先要站在时间角度理解生命和教育的价值。
为什么我们要站在时间角度来审视?因为,时间的两个基本属性决定了时间是生命价值的一把尺子。
其一,时间对所有人是公平的。
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始终有时间相伴。客观上,时间不因富贵贫穷、高低贵贱、性别不同产生差异。
其二,时间是绝对的,也是相对的。
所谓绝对,是指时间是客观的存在,这种客观性意味着,从哲学上看,时间是所有人和事物的存在方式,与空间构成了四维;时间有自己运行的规律,对个体的而言它是有限的,但对于整个世界而言,它是无限的。
时间的相对性在于,时间的长短可以改变事物和人的性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表之后,有人问他什么是相对论,爱因斯坦作了一个比喻:如果你坐在炽热的火炉旁边,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如果坐在一个喜欢的漂亮女子旁边,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太快。在不同的情景中,有人会觉得度日如年,有人会感到一眼万年。尼采说过:“懒人在扼杀时间。”我们可以说:“勤奋可以赢得时间。”
所以,在知道时间的基本属性之后,尽管我们可以说“人的未来取决于时间的管理,每个人都是时间的主人”,但我们需要清楚认识到,时间不是人的奴隶,你应当尊重它,并科学地利用它,决不可以随意支配。
我们可以改变对于时间态度,让时间财富发挥出巨大的能量,从而成就不同凡响的事业高峰,就像我们常说的,“在有限时间里创造无限的价值,对社会做出无限的贡献”。
时间是财富,可以创造价值;时间的价值,由生命的价值衡量。时间管理能力,决定了创造价值的大小。
事实上,帮助人们学会管理时间,是教育非常重要的责任之一。另一方面,既然教育能产生这样的价值,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做好教育教学的时间管理。
二、教育的真正价值是时间所承载的内涵
詹姆斯·卡斯是一名哲学家,退休之后,他汇集毕生的思考写了一本书,《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书中他写到,有限的游戏以取胜为目的,无限的游戏以延续游戏为目的。
那么,教育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我想,教育应该是有限的游戏。时间是有限的:小学只有6年,初中只有3年,高中只有3年;空间也是有限的:教育主要发生在一些固定场所。但是,另一方面,教育也是无限的游戏,因为每个生命因为教育而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教育本身如果要持续的做下去,那么就取决于如何做教育。
作者家博尔赫斯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时间永远分叉,通向无数的未来”,教育也有无数个可能性。
每所学校、每位执教者拥有的时间都是一样的,但为什么教育的差别如此之大?为什么有些孩子特别喜欢自己的学校,有些孩子特别讨厌自己的学校?
根本区别在于,学校是否做到了在有限时间内对生命无限赋值——这也是教育的价值所在。
更进一步地说,学校是否认知到以下几点:时间是教育最大的资源;同样的时间有不同的价值;有限的时间演绎无限的价值。
具体而言,这首先取决于学校如何思考,如何给孩子创造各种各样的机会、平台和资源,让孩子们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获得更多的能力和素质。有限还是无限,其实由理念选择决定。学校确定了一个适合学生潜质与个性、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理念后,便会发现,教育在有限之中创造着无限。
传统教育破坏了教育的生态,时间被无限地延长,大量重复的训练、竞争性地加班加点、频繁地测试,分数与升学的追逐,都极端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制造了压力,最终我们所取得的效果非常有限。
对时间的把握,决定了教育品质的界线。现代教育应该注重时间承载的内涵,首先要确定做正确的教育事情,然后才是正确地做教育的事。
三、学生成长的本质是学会压缩“时间颗粒”
一所学校应该怎么做?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教育中时间与人的关系。
教育的最终对象是生命,最终目标是让生命具备无限发展和不断提升的可能。
每个人的生命周期是不确定的,但他会在学校度过最美好的青春,所以,我们要给孩子们创造发展机会、空间和平台,让他们在青春年华真正地飞扬起来,彰显生命的活力。
要提升生命的素质,就要让时间绽放出巨大的能量。我们不应把时间按段来切分,而是应该将时间切分为颗粒,让时间成为能被更加重视的一个点,而不是一个可以被浪费、消耗的段。
众所周知,结构不同,性质也就不同。例如,乙醇和甲醚由同样的分子构成,但因结构不同,所以有不同的性质。
再来看我们的教育时间安排。多年以来,学校早晨几点开始上课,课间休息多长时间,一天多少节课,基本上是都是统一的,学校之间大同小异,都没有太大改变,很少有人思考过其中的问题,这些长期被沿用的统一时间是不能被重构的吗?
2014年,我在美国参加培训,发现所到学校的课时结构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不仅是每节课的长短不同,课间的时间也是长短不同,学校之间的差别更是很大。这启发我思考:我们必须要改变这一切,重建学校的时间结构,将时间进行重新组合,以聚合出最大的教育价值和学生成长价值。
在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和设计后,青岛二中从2019年开春天开始调整课时,在学生的在校时间长度不变的前提下,内容如下:
课间休息时间由10分钟变为5分钟(后又变为7分钟),保证学生课间的选课走班时间;每节课40分钟的时间。
上午取消了课间操的时间,由5节课变为6节课,下午以校本课程、STEAM课程、体育课(每天一节体育课)为主。
于是,课时量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了,这为学生更加充分的个性发展创造了时间的资源和条件。
其次是严格控制教学时间。与一些学校把全部时间用于与高考相关的学科不同,学校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这九个与高考直接相关的科目,在高一和高二年级都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课时标准设计,理化生政史地都是最低限度的课时。
尽管为了高考的需要,有的老师希望增加课时,但是学校依然坚持以最少的课时,倒逼老师不做一个靠消耗时间和汗水获取优异成绩的老师,而是做一个以智慧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老师。因为学校要给学生释放更多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当然,压缩教学的时间更需要学科的手段和创新的方式解决问题。今天,我们处在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学校教育单位时间内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借助现代技术的应用。
从2016年开始,学校全面推动“互联网+教学”,提出了“生学为本、合作内化、师教为要、点拨升华”的方针,通过对传统教学的原则和流程进行再造与颠覆,实现了“师生零距离,资源无边界,学习全时空”。在过去的一个学年,共开展互联网+教学课18491节,录制微视频10375个,网上答疑1922684次。
我们用“互联网+教学”解决了课时的本质问题。
教学不拖堂,周六周日从不加课,没有大量作业,也没有频繁的考试,但高考效果是没问题的。这说明,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时间结构,为学生带来无限的可能性。
这种调整解放了教师,但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只是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还要以自己的独特优势智慧和专业素养,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多的个性发展的支持。
如何激活老师们呢?青岛二中采取了“1+N”的贡献度评价,鼓励每个老师在以最少的时间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有更多时间和机会为学生开设选修课、担任学生发展导师、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实验、指导学生开展社团活动、指导学生开展学术课题研究等等,让教师的才智,转化为学生发展的资源。
教师们通过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有了生命的厚重感,通过帮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价值感,通过“互联网+学习”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获得成功感和幸福感。教师摆脱了传统教师角色的机械与枯燥,突破了“职业倦怠期”和“高原期”,不断从优秀走向卓越,从高原走向高峰。
学校进行时间结构调整和更好地管理时间最大目的,就是赋予学生更多发展的自由时间。
丹尼尔·夹克在《驱动力》一书中指出:让人的发展驱动力3.0是指“自主、专精、目的”,其中首要的就是自主。许多教育的思想家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陶行知曾提出“六大解放”,其中包括解放学生的时间与空间;蒙台梭利说的“解放学生,给学生以自由”也是如此。
教育,只有当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独立思考时间、自主发展时间还给他们,学生的发展活力和教育的活力,也就充分迸发出来了。
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而教育却要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做好确定的准备。
古罗马哲学家马可·奥勒留所著的《沉思录》曾写到:“道德的完美无缺,在于把每一天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来度过。”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生,我们的老师,如果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每个人都会活出最大的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