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作者: 草莓牛奶咖啡布丁 | 来源:发表于2019-04-10 23:06 被阅读0次

摘自唐曾磊《爱学习会学习》

      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很多人认为聪明的人才会成功,其实,事情恰恰相反。

      很多聪明的人做事情往往难以成功。人们常说“聪明反被聪明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很多聪明人做事情不能成功,原因有二:一是不能下笨功夫;二是他们没有找到他们价值体系中最重要的事情去做,却去做一些在他的价值观体系中不怎么重要的事情。所以他们内心缺少全力以赴的动力。

    “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这句话是钱钟书先生的名言。

    钱钟书先生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等。1929年,钱钟书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无锡辅仁中学,之后,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年仅19岁,其考试成绩中、英文俱佳,据说他的国文、英文水平使不少同学佩服得五体投地。但数学却只有15分(有人说得了零分),按说这种情况是不能录取的。但主考老师汇报了当时清华的校长罗家伦,罗校长因为爱才,破格录取了他。

    钱钟书果然不负罗校长的器重。钱钟书的才能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他记忆力惊人,据说他有“照相机”般的记忆;另一方面是他超出常人的勤奋。他提出“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他下决心“横扫清华图书馆”,他泡图书馆之勤之久几乎无人可及。

    所以入学时间不长,钱钟书的超人禀赋和学养便显露无遗,很快便成了清华园中鼎鼎有名的一位才子,他的恩师、著名学者、清华国学研究院主任吴宓评价说:“自古人才难得,出类拔萃,卓尔不群的人才尤其不易得。当今文史方面的杰出人才,在老一辈中要推陈寅恪先生,在年轻一辈中要推钱钟书,他们都是人中之龙……”,从此,钱钟书“清华之龙”的声名便不径而走;二是在清华大学文学院的范围内,钱钟书被推为当时的“三才子”之首,另外两位分别是后来有名的考古学家夏鼐和历史学家吴晗;再有就是在外文系范围内,钱钟书又是外文系“龙、虎、狗”“三杰”之首,“清华之龙”是钱钟书,“清华之虎”是万家宝(即后来的戏剧家曹禺),“清华之狗”是后来任南开大学外文系教授的颜毓蘅,有段时间在南开大学的同学之间还流传着“狗尚如此,何况龙虎”的雅谑。

    有人曾对钱钟书的《管锥编》发出惊叹:“其内容之渊博,思路之开阔,联想之活泼,想像之奇特,实属人类罕见。一个人的大脑怎么可能记得古今中外如此浩瀚的内容?一个人的大脑怎么可能将广袤复杂的中西文化如此挥洒自如地连接和打通?”

      许多中外著名人士,都对钱钟书作了极高评价,称之为“二十世纪人类最智慧的头颅”。

      著名教育家林格老师曾经跟我分享过他高考时的一种做法,那时候他学文科,他说他曾经把历史课本抄过七遍!他说,抄过七遍后,他发现很多历史上的细节题目他都可以轻松答出来。而且可以做到对历史的知识很系统地掌握。

    林老师是个很聪明的人,一般人第一次见他就能明显感觉出来,很多教育方面的问题,他都能说出对问题的很系统很深刻的理解。他经常很谦虚地说自己对教育的理解还不够深刻,他喜欢说那位专家怎么深刻,但专家都受过他的指导,他对教育的理解,的确比很多专家要深刻得多。

    我是个喜欢问问题的人,很多人都会被我问得答不出来。有一次我跟林老师说:“很多人对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得不够深,回答不出问题。我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有些问题也不够深刻,但有几个人能连续回答出三个问题呢?”当时林老师的一个回答让我很震惊,他说:“我能回答出来。”我问:“三个么?”他说:“你可以一直问下去。”……

    生活中有太多的聪明人,但是却未能有大的成就,原因是没有在一点上下笨功夫。能够看透这点,并且能够狠下心做笨功夫的人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如果不将精力聚焦在一个问题上,并做足功夫,结果只能导致能量无效耗散,最后一事无成。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爱因斯坦有一个朋友名叫贝索,被爱因斯坦称为“在全欧洲都找不到第二个的知音”。他在相对论的创立过程中曾经给予爱因斯坦不少启示,乃至被誉为“相对论的助产士”。他思维敏捷、鉴别能力强、知识渊博,但是他一辈子也没有过自己的建树.

    对此,爱因斯坦曾直言相劝:“我坚信,如果你具有专注的热情,你一定能够在科学领域中孕育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蝴蝶不是鼹鼠,但是,任何蝴蝶都不应为此而惋惜。”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两点:一是要找准方向;二是坚持不懈直到成功。

    据说曾获日本保险行业第一名的保险推销员原一平,在他的退休告别大会的时候,很多保险界的精英参加,当人们询问他推销保险的秘决时,他微笑表示不必多说。

    这时,从会场一边出现了四名彪形大汉,他们扛着一座铁马,铁马下垂着一只大铁球。等铁马被抬到讲台上时,现场人士都糊涂了:他要干什么?

    原一平走上台,拿出一个小榔头,朝铁球敲了一下,铁球没有动,隔了5秒,他又敲了一下,球还是没有动,于是他每隔5秒就敲一下,持续不停,但是铁球还是一动也没有动……

    半小时过去了,台下的人士渐渐地开始骚动了,一开始大家在窃窃私语,慢慢地有人觉得无聊了,陆续有人离场而去,但原一平还是自顾自地敲着铁球。

    一个小时过去了,人越走得越多,最后,留下来的只剩零星几个人了。

    “动了!”有人喊出了!

    “动了!”在场的人都看到了!

    大铁球开始慢慢晃动了。又经过40分钟后,大铁球摇晃的幅度越来越大,这时候想让它停下来都困难了。

    一件事情的成功往往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积累,但很多人在积累的过程中,忍受不住这种没有成功的煎熬,放弃了。最后剩下来的就是那些真正成功的。

    在这个过程中,最最需要的,不是一个有什么小聪明的“智叟”,而是一个下行决心施行笨功夫的“愚公”!  

相关文章

  • 【2019-11-22】不聪明只有靠笨方法了

    8:05 “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一钱钟书 种种迹象...

  • 聪明人别踩这个坑

    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钱钟书 ☆个人解读: 聪明人不喜欢循规蹈矩, 总想走捷径。 可事实是: 这世间很...

  • 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摘自唐曾磊《爱学习会学习》 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很多人认为聪明的人才会成功,其实,事情恰恰相反。 ...

  • 2019.7.12

    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心在一艺,其艺必工,一心在一职,其职必举”。 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哪有什么人生开...

  • 中原焦点团队中19胡利娜坚持分享第469天2020-10-29

    思考: 你认为自己是聪明人吗 ? 越是聪明人 ,越要懂得下苦功夫 。 你认为自己是笨人吗 ? 笨鸟永远必须先飞 。...

  • 05.上帝不喜欢聪明人

    “越是聪明人越要下笨功夫”道理都明白,那怎么下这笨功夫呢? 原来我的理解是一件事要做到极致,就是要有铁杵磨成针的恒...

  • 越是聪明人,越懂得下笨功夫

    1 作家严歌苓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被问到,从一个英语小白考入美国知名大学接受写作训练,还能拿到全A成绩,她是怎么做到的...

  • 越是聪明人,越懂得下笨功夫

    今天借作家严歌苓在一次访谈节目中对自己成就的总结为题,实在是有感而发。今晚上在女儿学习能力群里第4次学习...

  • 毕业第1211天分享

    第1211天锻炼,今天处理杂事。 ——每天一文:“《越是聪明人,越懂得下笨功夫:关于商业认知的10条感悟》——刘润”

  • 2018-10-10

    越是聪明人,越懂得下“笨功夫” 苏轼《南乡子》中写道: 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 占得人间一味愚。 我见过许许多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wba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