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天都坐公交上下班,和大多数人一样,我很少有和周围的人搭话的习惯。但是,凡事都有例外。
早上上班,我选择在公交靠前排的位置坐下。刚刚走了几站,一名年龄和我相仿的女孩在车门关闭前的最后一刻冲了进来,急匆匆地在我身旁的位置坐下。
看得出,她早上出门比较匆忙:披肩的长发因为奔跑而略显凌乱;脸颊泛红,口中还微微喘着气;稍稍坐定后,她开始略带慌乱地在小包里寻找公交卡。
很明显,她犯了我犯过很多次的错误——忘带公交卡了。公交司机一边大声提醒“后面上车的请刷卡”,一边不耐烦地向她回头示意。
她姣好的面容上闪现一丝尴尬,兀自犹豫了几秒后,扭头看向我,怯怯地问道:“可以借我2元钱吗?我微信扫你。”还没等我回答,她已经点开了微信二维码。
我一边顺手从钱包拿给她零钱,一边忙不迭地拒绝道:“不用了不用了,都是小事情。”
并不是出于慷慨,而是这种举手之劳,在老家就如向隔壁邻居借一勺盐、拿一棵葱一样平常,谈不上借与还,与其在这嘈杂摇晃的车厢里为2元钱而尴尬扫码,倒不如一个微笑和一声谢谢来得亲切。
但是这个女孩远比我想象的更倔强,几度坚持而相持不下中,我还是接受了她扫码还钱的请求。
我能明显感觉到,当我点开红包的那一瞬,她轻松了很多,长吁一口气,开始在座位上自顾自地玩起了手机,直到她下车走远,我们都没有再说一句话。
看着她走远的背影,我不禁在心中默默感慨:“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有的人无论邂逅多少次,都很难产生交集,注定是路人了。”
因为,我们越来越不愿意亏欠或者被亏欠,即使再见,也会因为相互没有任何羁绊而陌生或者疏远。所以,见或者不见,结局都不会有任何改变。
2、
其实,互不亏欠的关系是很难再见的!
人与人之间亲密关系的形成过程很简单:因为最初的亏欠而心生感激、形成羁绊、产生人际粘连,所以才有了血缘关系之外的友情、爱情、师生情等人世间格外珍贵的情谊。
试想,如果一个人对除了家人之外的所有人都保持两不相欠、互不相干的态度,那么,他的人生该是多么地清冷和荒凉呀!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对老家“随份子”的习俗深感不解,甚至因为看法不一致而和老妈产生激烈争执。
“下次这种事情您就别亲自去了,行吗?”
看着病床上的老妈,我生气而又略带恳求地轻声询问。
我不理解,为了赶去外地给一个许久不联系的老熟人祝寿,路上意外遭遇车祸到底值不值得。
“不可能!”她的回答,声音虚弱却态度坚决。
后来,等老妈的身体稍微好转后,她向我解释了自己这么多年来,逢人邀请,无论关系亲疏远近,都会亲自前去捧场的原因:“不是因为我欠着他们的份子钱,也不是因为碍于情面,只是这一欠一还的过程中,才更能显人情味,让你觉得人活一世,并不孤单,身边还有很多人和自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同时也为下次再见创造了机遇。”
原来,被亏欠,也是为了下次有机会再相见!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家听大人们聊起村里一个特别奇怪老头:因为过于计较份子钱,他家从不主办任何庆典;即使被邀约,他也不允许家人应邀出现在任何需要出钱的场合里。除此之外,任何可能损伤自家利益的事情,他都避之不及。
就这样,在闹市般的村庄里,这位拒绝亏欠和被亏欠的老人,活生生地把自家隔离成一个孤岛,别人靠不进去,自己也走不出来。
3、
感谢那些过往的亏欠,让我和无数个陌生人有机会再见。
高中时的我性格极其腼腆,加上并不出色的成绩和平凡无奇的相貌,一度十分自卑。
一次学校秋季运动会上,酷爱羽毛球的我正在和好友酣战,身边有一小撮男生开始在旁边起哄,“哈哈,左撇子”,一个男生一边肆无忌惮地朝其他人喧嚷,一边顺势用手指向我。
他原本并无恶意的调侃引起了身边越来越多人的围观,我有些尴尬,但更多的是生气。
正准备逃离,不远方一名中年老师微笑地冲我摆摆手“嘿,别怕,奥巴马也是用左手!”
话刚落音,我听见刚刚还窃笑不已的人群中传了一阵喝彩声,重新拿起球拍,我也释然和轻松了很多。
幸运地是,那位给我信心和勇气的老师后面成了我的任课老师,由于他的一路鼓励,我走出了困扰自己很久的自卑阴霾。
毕业多年后的我,记忆里很多老师的面目都已经不再清晰,唯有他,成了记忆长河中的一颗永不坠落的明星。
我想,我欠那位老师一生“谢谢”,因为他的帮助,我原本暗淡的中学时光变得丰富多彩;因为思念和不舍,毕业多年后的我还会频频返回母校,为这段珍贵的师生情制造再见面的机会!
仔细回想,身边几乎每个能在自己的记忆里留下车辙印的人,都是在亏欠与偿还中滋生的情谊,无论是亏欠还是被亏欠,我们都甘之若饴,因为有些难以回馈的感激甚至歉意,需要一辈子来铭记,所以,因为亏欠,我们总有机会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