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年的政府报告工作中提到了“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
减负又开始了。
其实二十多年前减负已经开始了,但是减了这么多年怎么还在减?
因为大环境还是没变,我们依旧会用考试选拔学生。
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学校减轻课业负担,家长也不敢让自己的孩子放松。
就拿香港目前的教育来说,看起来香港众多国际学校都走欧美路线,强调孩子在学校要快乐。
香港最老牌的国际学校——英基,孩子下午两点就放学了。
除了英文,中文、数学这些科目都教得非常简单,老师也不是那种严格的老师,对待孩子亲切得就像邻家大姐。
甚至到了周五,有的班级都不会好好上课,老师会在学校烤蛋糕,师生共庆周末来临。
可是,这么松的学校,每年IB考试在香港都是前列。
大家是不是觉得这就是传说中的快乐教育,只要孩子有兴趣就无往不利。
非也!
孩子在学校的确轻松,老师也对学生要求也不高。
可是,这帮学生两点一放学就开始奔赴香港各大名牌补习社,可以说英基优秀的学生不是靠学校教出来的,而是补习补出来的。
而那些真的以为光靠学校的课程就够的学生,必定在班级垫底。
02
减负也许可以减少学校的课程,但却无法减少未来的竞争。
我们不能否认学校课程过于繁重会压垮孩子,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压力。
可是整个教育系统不改,社会竞争现状不变,孩子依旧要承受压力。
而学校减少的课程,自然有教育机构把那些缺失的东西都补回来。
有需要就有市场。
因为大环境改变不了,社会的竞争也不会越来越低,所以能帮助孩子减负的并不是学校的课程,而是家长的心态和孩子的心态。
昨天,跟朋友吃饭,她儿子即将上一年级。
为了可以进到一所可以的学校,她让儿子进入各种面试班,同时为孩子报了11所小学。
听到11一所,我有些惊呆。
她看到我惊讶的表情,笑着说:“这是标配!”
家长担心孩子的未来,为了孩子考上名校,每天都奔走于不同的补习班。
家长之间也暗自较劲,你家孩子在学什么,我家孩子也不能落后。
家长这样的心态势必会为孩子造成负担,久而久之孩子也会产生焦虑。
03
其实孩子未来要走什么样的路不是我们决定的,而是孩子自己决定的。
这取决于孩子的兴趣,以及本身的能力。
有的家长特别看重双语的能力,挤破脑袋要送孩子去双语学校。
可其实双语学校的压力更大,孩子要同时学习两种语言,而且都要达到母语水平,哪一门语言稍逊都会让孩子辛苦地追赶。
但其实有科学研究表明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成为双语者。大家注意,这里的双语指的是从小就会双语,并且两种语言都达到母语水平,且能在两种语言之前自由切换。
有的人学习两种语言,可能会限制他深层思维的发展。也有的孩子到最后也可能两种语言都不精通。
还有科学研究表明双语者的创造性思维不如单语者丰富。
所以,有时候大家公认的必备技能未必适合自己的孩子。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帮助孩子发现自己,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并引导孩子将自己的兴趣与贡献社会联系在一起。
我们教育孩子并不是为了孩子超过谁,而是为了让孩子做更好的自己。
所谓的减负不是舍弃那些必须的课程,而是去掉那些不适合孩子的多余的内容。
除了课程,这个时代最需要减负的其实是我们家长的心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