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孔子说:真正的君子之间,还有什么可彼此争胜逞强的事吗?除非是比赛射箭的时候。比箭的时候,升堂相互揖让施礼,下堂相互行礼敬酒。如果这算是“争”的话,也属于君子之争。
这句话让我马上想起“只与君之争长短,莫与小人论输赢。”君子之争不是锱铢必较的逞能之争,多是技艺的切磋,都在公平公开透明的面上,为的是取长补短,争取个人技艺得到提点,进步。射箭是大六艺里重要的礼仪,是为了关注行为背后的心理塑造,这是孔子特别关注的。射礼看的,可不是比谁中的靶心多,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对个人品格的磨炼。射箭需正身开弓,如果没有射到靶心需要自查自纠。锻炼射箭人的心性。君子之“争”,必是在大关节上守住原则,而不是平时和人相处的时候,拿一技之长、一得之见比高低,非压人一头才算高明。这就叫“有所为,有所不为”。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子夏问道:《诗经》上有“露牙微笑真美丽,黑白分明的眼睛有情意,有白色显得更艳丽”,这几句诗的意思是什么?孔子说:先有素洁的底子,才好施彩绘画。子夏说:礼,也是后起的罢?孔子说:启发我的人,就是你呀。现在我可以和你深入讨论《诗经》了。从某些经典中能收到新的启发,这是学子的一直难过举一反三的方法。礼排在“仁”之后,子夏可能指的是我前面讲过的那些入孝出悌、善众亲人的伦理道德追求。只有具备了“仁”,再去学习礼乐、典籍,才是孔子倡导的正确路径。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孔子说:关于夏代的礼制,我能说出来,但它后代杞国留存的材料,不足以证明。关于殷代的礼制,我也能谈,但是它的后代宋国留存的材料不足以证明。留下的历史文件和贤人口传,实在太不充分了。如果充分的话,那我一定能证明它。这里充分说明孔子的治学态度,真实反馈自己缩掌握的知识,作为老师,不觉得承认自己没把法求证而失面子。孔子和弟子之间互相切磋,充满学习乐趣。所谓“无征不信”,就是不管你采取什么样的观点,都要用事实证据去支持。如果没有过硬的事实证据,就没法让人信服。这种“无征不信”的态度,也是儒家内部维持自身理性非常重要的思想资源。你一定听过孟子的一句话,叫“尽信书不如无书”,其实就是孔子这条思想脉络上结出的果实。
这中态度也是现代很多需要真实性的工作要求,层层拨号事物的真实面,不断的查证,以求真相。也应该是做学问的必备素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