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靳大成《论语通读》3

靳大成《论语通读》3

作者: 大倩倩_d737 | 来源:发表于2020-11-28 16:40 被阅读0次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习并经常反复练习,不是很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理解自己却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包括了孔子治学最基本,最简要的方法,态度和目的:学而时习之是方法,不亦乐乎是态度,目的是做“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君子人格,激励手段是建立再学生自己内在的愉悦体验上,为了保证学习效果。必须通过刻意反复练习获得成就。

古代两套教学体系——官学和私学,孔子是私学的创始人。收取来自不同阶层和国家的学生。孔子教授12门课程,分为小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和大六艺(《诗》,《书》,《礼》,《乐》,《春秋》,《周易》)

大六艺主要靠学,觉悟。包含了学和教这两者互动的过程。习的本意是小鸟反复试飞,练习复习。大六艺靠学,小六艺靠反复练习实践才能掌握,刻意练习才能成为高手。

不亦说乎,是喜悦这个悦的意思。孔子提倡学生要找到学习的乐趣。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中,根本用不着“头悬梁锥刺股”的苦。孔子说的快乐是和学生经常进行交流,讨论的思想碰撞,学习的快乐自在其中。“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孔子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受教育的权利,用周代综合学习培养贵族的方法,扶持当时出现的新阶层——士。这个阶层没有产业,需要凭借自身的知识技能为诸侯和大夫这样的贵族服务,才能安生立命。有点现代服务阶层的意思,我们现在大多数属于这个阶层,只是服务的对象不仅限贵族,所有人都可以是被服务者。孔子还有另外一个目的,想要通过对士的培养,来挽救他眼中崩塌的道德规范。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古代君子都是贵族公子,小人就是社会地位低微的阶层。君子在孔子这里,被赋予人文含义,它逐渐变成一个道德和人文概念。

君子:追求仁义,讲究中庸,言出必行,举止温良,肩负道义,勇敢担当,自我反省……这些都要有。

《论语》里就有这个君子源代码,可以通过学习,成为一个道德高尚且具备合格学问的人。

相关文章

  • 靳大成《论语通读》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习并经常反复练习,不是很快乐吗?有朋友...

  • 靳大成《论语通读》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季康子问:怎么样才能够让...

  • 靳大成《论语通读》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孔子说:真正的君子之间,还有什么可彼此争胜逞强的事吗...

  • 靳大成《论语通读》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说:贫穷但也不巴结讨好人,富...

  • 靳大成《论语通读》9

    经历过年龄上的30而已,再来读孔子的“三十而立……”有很多不同的感触 我们中国人的30是责任重大的一年,跟古代不同...

  • 靳大成《论语通读》5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

  • 靳大成《论语通读》4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后生小子在家要孝敬父母,出门得...

  • 靳大成《论语通读》2

    论语是孔子和弟子的言行记录 论语的审美取向:理想社会是审美取向。这句话我不太懂,没读之前我一直认为《论语》是教导人...

  • 靳大成·论语通读(上部)

    为什么读《论语》 1.精神寄托 大部分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特别是年轻的一代,只是受“家庭生活习惯”的约束力,今天我...

  • 靳大成《论语通读》15

    子曰:“禘(tì)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孔子说:(鲁国搞的)禘祭之礼啊,它从第一次献酒之后,我就不打算再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靳大成《论语通读》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qqc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