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13(五月廿一) 周六 晴

作者: 南川子 | 来源:发表于2020-03-30 16:21 被阅读0次

    2009.06.13(五月廿一) 周六 晴

    早上起得早,到体育场锻炼来着,遇到一个老头儿谈了起来,才知道此人的厉害。如今已82岁了,曾经是一名机械师,对于大小机械无所不精,并有着30多项的发明。还讲了许多关于机械的问题,都很独到生动。他说他一看机器冒什么颜色的烟,一听机器的声音,就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了。最后他告诉我,他叫刘玉祥。

    小小的体育场,遇到的人去着实不少。这就又使我想起了去年在这里锻炼,结果到学校后才发现丢了钱包,又跑了一路到那儿。以为真的寻不回了,结果却是一位大叔捡到了给我。我当时没把这记在日记里,我要心里永远记住他,他也可以督促我做一个有用的人……

    通过刘玉祥老人的事,又一次证明了,如果肯用功,专心,心无旁骛,就一定会有成就。但这些浅显易懂的道理,说的人太多了,听的太多了,就慢慢的麻木了。视而不见,像空气,看着无形无色。像水。喝着没有味道。仿佛没有这些道理一样,悲哉!

    《论食》

    食者,乃可果腹之物也,如饭之者也。

    食物是很重要的,民间素有“人活七十三,只为吃和穿”之说。从人类诞生的原因上来说,也是由于为了采摘果实,而从爬行到直立。此时先人们为了吃食而不得不四处流荡,颇似当今的乞丐。但也直到原始农业的出现,这种游荡也就停止了,也是因为食物。

    神农氏也是凡人,但就是敢尝百草,使耒耜,“能殖嘉谷”。为后世的人增大了食物的范围,因此也就被奉为上古神仙了。

    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每个王朝的衰灭和另一个王朝的兴起,说到根本还是为了肚子问题。李闯王起义时,不就喊着“均田”的口号吗?

    均田为何?没有田哪来的粮食?当时的民歌不也唱“迎闯王盼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本着对食物的崇敬,“民以食为天”不也传颂了千年了吗?

    如今到了21世纪的新世界,人力已经高度文明。连人口最多的中国,也基本上实现了小康。但这并非说当代之世就已人人有饭吃,人人不饿肚子。

    非洲的难民不光是病死渴死的,饿死的也不少。没听过一个笑话吗?说老师问学生人长了几根肋骨,美国孩子查电脑,日本孩子问父母,英国孩子打电话,中国孩子翻书,只有索马里的孩子撩起衣裳,直接数去了。

    笑话固然是一个笑话,但也引人深思,非洲的贫困也太不可思议了。

    若是想体会一下非洲孩子的饥饿之苦,饿几顿——当然这也只是浅浅的感觉了一下,毕竟人家是长期的饿,我们是短暂的饿。常说现在的孩子挑食厌食,哼哼,饿他妈妈的几顿就什么都吃了。

    我现在虽然食果腹衣蔽体,但也着实乏味的很,天天不是挂面煮鸡蛋就是鸡蛋煮挂面,要么就是大米。每天晚上做梦,一梦到挂面竟比梦着鬼怪还怕。

    我其实很能吃的,天天都梦想着猪头肉,有口小酒更好了。哎!食物问题不解决,做事也少了些许动力。以后要是能混到随心所欲吃点儿啥就吃点儿啥,就行了。也不要山珍海味,也不要鱼翅鲍鱼,XO也不要,有些二锅头就得了。

    “人活七十三,只为吃和穿”……简单简单,简简单单吧。

    关于吃喝的问题我还想写一点。

    学校是没有食堂的,因此吃饭问题很难从学校解决。所以便出现了大致以下几类情况:一是只是向饭馆买着吃,二是自己做着吃,三是父母来做饭吃,四是有时买着吃,有时做饭吃。

    其实总结一下,二三是一样的。而我几乎是属于第二类的,说几乎是因为虽然也买着吃,但毕竟是少数。往往同学之间谈起话来,学习问题是极少谈的,往往张口便问:“你是做着吃呢,还是买着吃?”

    大多数的人也张口便回答道:“当然买着吃了。”

    又问:“一顿饭多少钱呢?”

    答:“三五块钱,不一定。”

    也有时会遭到反问:“你呢?”

    答:“自然是买的吃了,全部不拘花多少,吃饱了为止。”

    于是才开始更为细致的问题讨论。而问极少数人时,便支吾起来,答也不是不答也不是,过了半晌才极悲壮而且吞吐地说:“是……做饭……来吃……的……”

    说罢,便局促的像个村妇一般。

    往往在这一问一答之中,人的等级也被分出来了。买的吃的且饭价高,便是极品;买的吃的且饭价低,是二品了;做着吃的,只能是三品了。

    我是自己做饭吃的,虽然爱吃,但开始是以爱与人谈吃。渐渐地也不敢了,不想让人背后说:“看,这便是传说中的三等食客!”

    因此有时遇到无可避免的关于吃的事来,照例问上面的问题,再也不敢照实说了,也不能按一品说,只是说时做着吃有时买的吃。说罢便急忙的岔开了话头。

    很悲哀,不能在枯燥的学习之余畅谈食物了。

    如今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除了一天两顿或三顿的正经饭之外,额外还要补贴不少。前一段时间,学校还有几个小卖部,甚至有卖包子的。但最近学校扩建,旧房子要拆,小卖部自然也在拆迁之列。再加上学校要求广大师生要爱惜环境,因而各种小零食,甚至包子,一夜之间变绝了迹。

    朗读课一下,人人都围在栏杆上,追忆往昔的临时岁月。等到上课才又都快快地回到教室听课,也少了几分活气。

    但这种情况不多长时间便转变了,一些商业头脑发达的学生竟也做起了生意,自己批发了零食,然后冒着违背校纪的危险,拿来学校给学生零售。

    我的背包就被刘雄借了一次,还得了一包辣杆与一包脆翻天的回赠。这样生意竟也红火,甚至吸引了外班的学生。在我们班,这个要数刘少杰的规模最大。

    然而好景不长,这很快被学校教务处知道了。星期一升旗时,教务主任曾督促班主任严厉打击“黑小卖部”,班会上班主任也三令五申。可小卖部却照常开,直到后来真严厉查处了,这才消停了。然而,其它班仍有卖的。

    最有趣的一次是,我们班上政治课,突然二楼用一根绳子拴一只食品袋,系下一包零食来。恰恰被老师看见了,还好政治老师是个品性极和平的人,大笑一场倒也无妨。

    吃饭穿衣本是极平常的事,但却都被平时的一些事情遮盖了,反而使人忘了根本,鬼迷了心。往往为了贪欲,走上了不归路。这些话,这些道理,那些贪欲迷心的人啊,你们可警醒些吧!

    一将军,两副帅,三军兵马;

    八卦阵,九宫门,十面埋伏。

    横批:兵诡道奇

    一张盘,六十四格,包天地;

    两色棋,三十二枚,盖乾坤。

    横批:棋海无边

    近日来又想到了一个好名字,且作为我的曾用名吧!此名为——沈醉儒。儒者,读书人;醉者,死人。意为只会读书的死人。

    本来还没吃饭,刚才房东给了一碗粥喝,却是抵挡了些许饿意,竟也是一种美味了。是人哪能少了吃呢?

    《生与死》

    人生,很多人都谈人生。

    路遥的《人生》感动了多少读者。人生是什么?是人的生活吗?这是最通俗的阐释。

    人生之路,很多人喜欢把它比作一条路。看来人生更是一个过程,虽然它的结果是死。

    虽然路遥的《人生》中,是高加林抛弃了巧珍,但他们最后不都死了吗?虽然书中并未交代。

    人的一辈子当中有两件很重要的大事,是任何其它事都无法比拟的,一曰生,一曰死。

    生短死长。

    死是死的,生是活的。死是固定的,生是可变的。死枯燥单一,虽死法不同,但终是死了。

    生活泼复杂,而且活法各异,丰富多彩。因此人们爱谈生,久而久之便成了人生。人也谈死,但古往今来,唯有孟夫子“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舍生而取义者也”,与司马氏“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二句最为精到爽直,余者皆不足论。

    谈生是因为有死,死使生有了有穷性,使生变得珍贵。贪生怕死为何?岂不知死也是生的一种吗?有些地方的人,不是也叫死是长生吗?

    死是难免的,生本来就便是为着死来。因此任何人死,因何而死,死活如何,都不足论。

    当然生身父母死,恩人死,对人民有用的人死,为表感激崇仰之情,痛哭流涕未为不可。

    对于自杀的人,也不必过于苛责。即使是自己的选择,无悔足矣。

    以前对海子、海明威、三毛、老舍、王国维、顾城、项羽……失恋者、悲观者、失望者……最终选择自杀感到根本无法理解,现在想来也无可厚非。既然愿意,自己提前结束自己的人生,也未为不可。

    死有很多名称,每一种名称对应一种死法。但这么多的死法中,有一种是最歹毒,最悲剧,最无耻,最龌龊,最令人发指,最不能让人原谅,最可怕,最可恨的,那便是恶意的谋杀、故意的谋杀。用残暴的武力、恶毒的方法,无故地强迫剥夺他人的生命。

    这种人尤为令人反感,日寇、德国纳粹……无耻的行径!你们对得起那些长眠的亡灵吗?你们有什么权利?有什么资格?有什么理由去剥夺那些无辜人的生命?让他们在极度的恐惧,极度的痛苦,极度的无奈,极度的不舍中结束了自己的人生?!

    无耻啊,无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09.06.13(五月廿一) 周六 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wmv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