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起行囊穿起那条发白的牛仔裤
——读《十七岁》
文/苇眉儿
田中禾的新书《十七岁》,让我想起我曾经在一本杂志上发表过的一篇文章——《三代人的六岁》,所不同的是田中禾写的不是六岁,而是六个中国人的十七岁。
十七岁,正是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大好年纪。
书很厚重,封面上的人物采用模糊的形式,只勾勒出了大体的人物模样,至于脸上的表情,则是一片空白,封面整体呈现一派古朴的风格,带有远古走来的一路风尘仆仆。父母和五个孩童,均站立,孩童或独立,或依附在父亲身边,或被抱在怀中,另外三个孩童站立于母亲和桌子四周。这一瞬,定格,而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之路要走。
文中刻画的人物中,母亲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在一家之主父亲因病逝去后,她从一个啥也不会、啥也不懂的居家小妇人,一夜之间成为这个大家庭六口之家的顶梁柱。那个社会,吃没得吃,穿没得穿,还有战乱,在这样混乱的整体大环境下,在这样艰难的非常时期,母亲发挥了她个人所有的聪明才智,未雨绸缪,永远都想到别人前头。就这样,在母亲的辛劳养家周全呵护下,“我”和哥哥、姐姐们慢慢长大成人。
大姐十七岁,夭折,是家中永远的痛。
二姐十七岁,生了一场病,在家中养病的时候也因此结识了大柳营的曹鸿志,而后在战争中完成了婚礼。
大哥,是一个英俊的少年。在他十七岁时,前世姻缘自有天定,也顺顺利利地结了婚。并在婚后第三天,因为时局动荡就不得不离家到外边去寻找生活的出路。
而二哥,是兄弟姊妹中很有个性的一个孩子。我一路读下来,二哥就仿佛在我的眼前走来走去。造化弄人,他最终也没能和许小玉结婚,成为他妻子的是李春梅。
至于文中的“我”是一番什么样子。我想读者最好还是自己去用心读一读《十七岁》,感受一下那个年代中小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时局动荡战争不断,生活艰难理想迷茫。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是我们难以想象和理解的。作者冷静地叙述,在文字的起承转合中,一点点诠释,一点点解读,人性的善良抑或人性的丑恶都展露无遗,但愿时代造就的悲剧不再重演。从苦日子走出来的人,会更加珍惜眼前当下幸福的生活。
岁月忽已晚,六个中国人的十七岁呼啦啦从我们的眼前风一样划过,底层老百姓的命运在挣扎,在艰难地活着。文中引用了歌德的一句话,“只有心存渴望的人,才会理解我的悲伤”,于我心有戚戚焉。
合上《十七岁》蓦然想起一句很老的歌词,“背起行囊穿起那条发白的牛仔裤/装着若有其事的告别/告诉妈妈我想我想离家出游几天/妈妈笑着对我说/别忘了回家的路/站在门口想了好半天/鼓足勇气走出了家的门/还是回头望了好几眼/毕竟是独自离家出门/喔喔喔那一年我十七岁”……
十七岁远行的故事,永远都写不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