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曾国藩》,又有不少感慨,主要是围绕他借钱的过程产生的。
曾国藩赴京考进士落第,第2年适逢慈禧太后60大寿恩科,再落第。一路搭乘运粮船回家,中途又找父亲的好朋友易作梅借了一百两银子,才勉强回到家中。而他途经南京时为了买《二十三史》,把100两银子花得精光,以致最后落魄到徒步回家,状如乞丐。
时光荏苒,曾国藩在家埋头苦读。转眼到了道光18年,曾国藩开始做第3次赴京考进士的准备。其实要准备的主要就是钱呀,而这恰恰是能让他的头一个变两个大的困难事。
因为前一次赶考住京城两年,花费颇多。加上家中姊妹渐渐长大,嫁人的嫁人,读书的读书,都要花费银两,所以家道已经大不如前。他实在不忍心手心向上向父母要,而且他知道父母也拿不出银子的,所以曾国藩决定自己想办法。
曾国藩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妻子欧阳氏,这位欧阳夫人堪称完美,美丽、善良、温柔、善解人意,她不断变卖自己的陪嫁首饰,帮助丈夫闯过左一个右一个难关。这一次,欧阳氏已经没有首饰可变卖了,她只好回娘家去借。
到了娘家还没开口借,小侄女的一段话,却让她永远也开不了口了。欧阳氏夸小侄女长得快,9岁的小侄女懂事地说:“姑姑,我也烦恼呀,我不想长得太快,长得太快,奶奶就要不停地给我做新衣服。可是……”
“哪有小孩子不喜欢穿新衣服的?”小侄女的话让欧阳氏非常奇怪,她转眼看到一边的母亲已经红了眼眶,不由更是奇怪,连忙追问原因。
原来家道殷实的欧阳家已经衰败了。欧阳氏的外公没有生到儿子,一心想要一个男孩继承家业,就抱养了一个。万般娇惯,结果惯出了一头恶虎。
这个舅舅竟然杀了同村的人,而且烧了人家的房子,只为了霸占人家的老婆。杀人偿命自不必说,只是人家不让,欧阳氏的父亲只好带了许多银子去赔偿。外公受此刺激,不久就病逝了。送外公走,自然又花费不少银两。
读到这里,我不由想到曾国藩的爷爷教育子孙的话了:“养子不能纵,纵子如养虎。”一点儿都不假呀,孩子就像一棵小树,需要我们精心地去养护。长弯了要扶直,旁逸斜出不该有的枝条,必须狠心剪掉。我们绝对不能妇人之人地放任它任意生长,那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害了他,就像这位舅舅。当然这是特例,不过惯孩子,肯定无法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这是毋庸置疑的。
欧阳氏无功而返,曾国藩只好自己动脑筋想办法。他想到了自己的两位舅舅,一位曾经是私塾先生,另一位是手艺人,家境也都还可以。
当曾国藩在好心人的指点下,在山上临时搭起的看菜的土窝子里见到大舅的时候,他真的不敢相信大舅竟然因病被子女遗弃了。
原来,三年前,大舅因为耳聋引起了间歇性的痴呆,不能再教书了。看了许多医生,吃了许多药,总是不见好,儿子和媳妇渐渐就嫌弃起来。
大舅清醒的时候发现了子女的厌弃,就主动提出要住到土窝子里看菜。儿子媳妇竟然丝毫没有挽留,老人的心碎了一地,从此之后不再回家。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本已冷酷无情,可是对自己的父亲也如此,就更令人寒心了。书中没有提到大舅对儿子小时候的教育,但我想这方面必定是缺失的,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孩子绝对不可能长成如此冷血之人。
二舅的家境也不如以前了,虽然二舅主动拿出了五吊钱资助曾国藩,但曾国藩谢绝了,他不忍心收呀。
眼看着和左宗棠他们约好出发赴京的日子迫在眉睫了,可是盘缠还没有着落,曾国藩急得吃不好、睡不安。可是还能到哪儿去借呢?就在曾国藩感觉走投无路之际,突然柳暗花明。
这天,大弟曾国潢兴冲冲地回家说,邻村的表叔借了30两银子给他,让他去买些武器,办团练。
曾国藩闻言心中一亮:“我怎么没想到这位热心的表叔呢?”
果然,他刚向表叔开口,表叔就豪爽地说:“你早该来找我了,要多少?说!明天就给你送去。”
读到这儿,真的是替曾国藩高兴啊。而人生就是这样吧,没有什么坎是跨不过去的。眼看着山重水复,困难重重。而转过一个弯,说不定就是春和景明、莺歌燕舞。所以,我们永远都不要灰心失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