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物占据了大脑太多的思考时间,经常会听到有人发出感叹:刚吃完早饭就在思考中午吃什么,或者是今天晚上下班,我们要吃点什么犒劳自己呢?这种思维在大脑中甚至都不用刻意思考,它便如习惯一样自然而然便出来了。根本原因在与生活模式化,还有最重要的生活文化。
昨天和朋友一起吃家常菜,这是很久很久之后的第一次,食物并不特殊,可透着食物,脑海中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很久前在家里面的家常菜。虽然做法一样,可现在做出来的味道总是缺点什么,那种独特的味道来源于农家的柴和煤吧。
城市中便利的生活被称作是环保的,无论是现有的电磁炉亦或是天然气做饭时候比较“干净”,近于无烟的环境,令食物仅保持了自己和调料的味道,“干净”的味道就像是城市中的生活,似乎是很精致,可距离大地太远了。“落地生根”,大地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是最安全的;“大地似母亲”,大地在我们的概念中是最温暖的,哺育二字不但体现在养育的过程,更多的体现在一辈子的生活中。
精致的生活是令人向往的,可平凡朴实的生活确实常态,正如饭菜中家常的味道,它不突出,可总是萦绕在心田上。锅中的油热了,放入习惯的调料和配菜,葱姜蒜这些必备的食物确都有一个特点:他们的果实深深的被大地所包裹,它们吸收了大地的营养,浸染了大地的味道,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它们在食物中就如大地一般,存在感虽然不强,而味道却能如画龙点睛般地改变。菜稍微热一些后,盖上锅盖,如果此时在乡村使用“地灶”,便能够望着火苗与锅底相撞时的情景,发火从锅底延伸至锅中间,周边的空气都因为高温而发生了“变形”,袅袅的炊烟向上飞舞的时候,也浸润着锅中的食物,如果说电磁炉的菜是被煮熟的,地灶的菜才是被熏熟的。
所谓人生百态,酸甜苦辣,生活的味道好似和饭的味道相似,人总是能够把自己的心情与感官紧密的联合,家常饭就是有家的味道。之前浏览网页看到有人评论,家庭中做饭的人到底付出了什么?这个答案,每个人都可以自己寻找,尝试着用心做好一次的家常菜,体会期中蕴含的耐心,便能够触摸到独特的味道。
现代人的生活充满了快节奏,高速经济背后是无数人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太多的人已经不常吃家常菜,取而代之的确是快餐,饭在平常的概念中已经变为填饱肚子,而饭背后的生活意义和味道已经没有人去纠结。不过若是认真观察还是能够发现一个点:吃自家的饭和吃餐馆的饭会令人精神上有不同,那种微妙的安全感能令人越加从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