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作之一,给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论语》中记录了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它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对各个方面的阐述。
《学而》篇讲的是学学习和做人,阐释“孝悌”为仁之本,讲如何处事,如何事君等等。而《为政》篇则主要涉及孔子的政治思想——为政以德。
第一则便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重要性,表明孔子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主要原则,这种治国主张,是与法家所倡导的“严刑峻法”完全相反的,这也体现了儒家治国思想是德治。这一思想,孔子在一处有更进一步的阐述。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用两种不同的治国方式作对比,再一步的说明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性。
而《为政》篇除了孔政治主张外,还有他自身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例如:“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二随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自述了自己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渐提高的过程。十五至四十岁,是一个学习的阶段;五十、六十岁则是不受环境约束的阶段;七十岁时,这时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境界。孔子认识到,人的道德修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且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也是如此,人生亦是如此。“温故而知新”是从小老师和父母和我们讲的,孔子认为,不断温习学过的知识,从中获得新的知识。这是一个在现今都非常有用的学习方法。
《为政》篇同时也对孝、悌等道德范畴进行了进一步阐述。例: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用当时的现象,来进一步阐释孝,不仅仅是赡养父母,更要存心孝敬父母,不然赡养父母和饲养犬马有什么分别呢?在自己的弟子问到同样的问题时,孔子的答案也是不同的,但都是从各个方面来阐释孝道。又如:“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子说,当子女要尽到孝到,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到了吗?孔子在这里强调,孝,不能只是形式上的侍奉父母,而是要从内心深处真正的孝敬父母。
《论语》共二十篇,其中有不少则至今依然在使用,被当做警句,亦或是人生格言。《论语》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而孔子的一些思想也在不断地影响后人,无论是学习,做人,交友,孝敬父母,亦或是其他,都起到了教育的作用,可谓是影响深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