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臂疼得很厉害,以至于影响到睡觉的姿势、穿衣的速度、举手的高度和升懒腰的力度。想到曾经跳高、跑步、打球、拿大顶的轻灵身姿,不觉又要发一番人老不中用的感慨。
真的是人老不中用?当然NO。于是扭头往回看,看曾经伸胳膊踢腿的健身生涯。
从小生活在柏枧山脚下公社大院里,田野、河沟、草木以及质朴泼皮的农村娃把我拽进了自然的怀抱。大人们忙着干不完的革命工作,孩儿们则忙着下河摸鱼,上树逮鸟。那时公社大院里有两棵笔直的香椿树,傍晚时分,叔叔伯伯们怂恿院里的孩儿比赛爬树,心里有底的我双腿夹着光溜的树干,两手抱树交替攀爬,“噌噌噌”一气就爬到了半中腰。那段粗放的童年生活,无意中成就了健壮的体魄。七岁以前“健康”二字是我挂在嘴上炫耀的资本。
七、八岁时,省花鼓剧团到各处学校招生,竟然百里挑一地在小镇中学挑中了老姐。姐那时十三、四岁吧,见漂亮洋气的招生女干部到家里来,激动的小脸通红。担心自己没功底,就和几个“有希望”的同学组成了练功小组,暗下里拼命地练劈叉、下腰,拿大顶。姐最后一关被刷下来,竟然是因为大脚趾有一点儿翘。练功小组自动解散,到是我这小跟班还坚持着搬腿、劈叉,拿大顶,且从地下练到地上,带动得一大批左邻右舍的孩儿们,天天晚上头朝地脚朝天成排地靠着墙壁“竖洋桩”。劈叉的功夫终结在二十岁以前,拿大顶的功夫却一直保留着,如今也只是表演性地偶尔在家人面前炫一下技。
与跳高结缘纯属偶然。小学三年级时,学校开运动会,我什么也不会,问老师该报啥项目?老师说你腿长,就跳远、跳高吧。于是去练跳远,不想摔了个嘴啃沙,就此打住。又练跳高,一跳而过,再跳再过。从此主营跳高,一直跳到高中毕业,且大奖小奖年年不落空。因为跳高“搞得不丑”(借同事言),我又稀里糊涂地被老师拉进了校篮球队,分不清前锋后卫地在里面混了近两年。短跑、排球、铅球、单双杆多有涉猎,搞得象个运动健将似的。那些年,人虽瘦,但精干,不象现在的孩儿们,多吃一点就怕肥。
离开了学校,也就和体育运动说拜拜了。刚工作那几年,单位年年都组织篮球、足球、排球、跑步等比赛,以活跃年轻人的业余生活,增强体质,促进交流。我也被拉去参加过两次跑步,可是,曾经的健步如飞变成了身重千斤,两百米下来,气喘如牛不说,名次都排到十位数后面。唉,真是好汉难提当年勇啊!
再后来工作调动到另一个城市,单位家庭两头忙,运动仅简化成走路上下班。早晚快步行走各半小时,坚持了七、八年之久。四十多岁时,小蛮腰还隐约可见,所谓坚持必有成效,一毫不假。那时上班路上必经一滨湖公园,清晨,仙乐渺渺,一群白衫飘飘的老中青们,面朝湖水,轻出拳慢踢腿,沉浸在太极的玄妙之境中。每次匆忙中羡慕地瞥上两眼,总是安慰自己说,快了,快了,退休了第一件事就去学太极拳。
真的退休了,打球(羽毛球、兵乓球)、游泳、练瑜伽、健身、跳舞、跑步、跳绳、做操……还有太极拳都尝试个遍。唯一缺乏的是年轻时的坚持力。曾经以为,人老了,心态平和,更有定力。轮到自己才知道,人越老心越浮,干什么事都是三分钟热度。也许不能仅仅归罪于年龄,这浮躁或许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也脱不了干系。
八十多岁的老母亲,与时俱进,微信玩得溜溜转。最最热衷的一件事,就是忙着在家人群里搞健身养生信息大轰炸:“晚上喝白开水的朋友,再不看就晚了。”“老年痴呆太可怕,预防原来真简单。”“走得越多,死得越慢!今天你走路了吗?”“天天走一走,健康九十九。”……老太太最热衷的健身,就是走路。早一趟,晚一趟,无论寒暑,坚持步行。
榜样的力量啊!从现在起,抛开所有的健身形式,学我精杠杠行步如飞的老娘亲。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步行健身,走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