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  第十八天

作者: 小岳1579 | 来源:发表于2017-08-07 20:38 被阅读0次
传习录  第十八天
师云:德性之良知,非由于闻见,若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则是专求之见闻之末,而已落在第二义。

欧阳崇一对先生这句话有疑惑,先生认为良知不是由于闻见而得,良知与闻见不是割裂开的,若专求于多闻多见,则已不是致良知了。崇一老师认为,学者的见识,是由于所见所闻而有所感所发,此所感所发建立在良知之上,所以见闻也是良知的用处的,若是为了致良知而寻求见闻,那良知便是由闻见而得。

先生解释到,良知不是由见闻产生,但见闻都是良知的用,若不专心致良知上,而去寻求见闻,这也是舍本逐末了,我们求学也好,出去见识也罢,如果心理一直有个致良知的决心,那么无论干什么都是在下致良知的功夫,所以良知与见闻其实是一回事,若是说为了致良知而去多见多闻,则良知与见闻已经对立为二。

“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先生告诉我们重点应该放在择和识上,而不是见闻上,如何选择,如何认识,这又是致良知的功夫了。现在比较流行的做法是去西藏,去人烟稀少的地方寻找灵魂,文艺青年更爱这样的出行,先生却告诉我们,灵魂或者说天理、天道,不是从见闻上产生的,多闻博识或许可以增加我们的阅历,增加我们的知识,但是我们的智慧、良知,是向内求的,而且这个良知是与圣人一样的,是早就具备的,只是后天由于人的私欲蒙蔽而不得见着。若此心清静,带着这样一份良知去领略大自然,必能观察到平时看不到的细节,所以先生感慨“良知不由见闻而有,而见闻莫非良知之用”。

相关文章

  • 《传习录》第十八天

    君子求学的目的是为了修养自己,他们从不考虑别人会欺骗自己,永远坚持不欺骗自己的良知而已;从不考虑别人想不相信...

  • 传习录  第十八天

    师云:德性之良知,非由于闻见,若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则是专求之见闻之末,而已落在第二义。 欧阳崇一对...

  • 传习录第十八天

    前文书我曾说,我相信人性是恶的,三字经经里吆喝的人之初,性本善是种理想,倡导人们要去向那个方向。大学这本书看来阳明...

  • 第十八天,传习录。

    1,王阳明认为,孟子的良知是心之本体,良知作为先验的道德意识,不依赖于后天的见闻知识,事先天固有的,人们如果能够使...

  • 2017.4.7

    后补第十八天

  • 星耀小学一年一班,丛天昊,亲子日记

    妈妈陪读第十八天

  • 2018-12-13

    落地实修第十八天

  • 读《传习录》第十八天

    今日,我读《传习录》之答欧阳崇一。 良知不由见闻而有,而见闻莫非良知之用。故良知不滞于见闻,而亦不离于见...

  • 书法练习打卡第十八天

    书法练习打卡第十八天

  • 2018-08-19

    第十八天。完厉害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习录  第十八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wza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