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诗词我们记得很熟,也知道它是描写什么的,但往往忽略了它的真实背景,不仅导致在理解诗意上有所偏差,还白白失掉了看故事、搜集素材的机会,以下带你领略这些经典诗词背后的爱情故事。
01 你送我的红豆,原来会腐朽
诗佛王维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情诗,题为《红豆》,全诗如下: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千百年来,人们以红豆喻相思的源头往往都追溯到这首诗,但事实上,王维的这首诗也是用了典故的。
晋代干宝的神魔小说《搜神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相传战国时期在宋国的一个桑园里,有许多采桑女,酗酒好色又无所事事的康王为了一睹采桑女辛勤劳作的芳姿,便下令在桑园中筑台,并起名为青陵台,从此整日在台上观看采桑女。某天,一个姿容卓绝的采桑女子何氏闯入了康王的眼帘,康王不顾何氏已为人妇执意霸占,还命令女子的丈夫韩凭献妻,无计可施的夫妇二人抱头痛哭,临走时,何氏以歌明志:“南山有鸟,北山张罗,鸟自高飞,罗当奈何!鸟鹊双飞,不乐凤凰,妾为庶人,不乐宋王。”
为护韩凭周全,何氏假意逢迎,度日如年,但得知丈夫竟然被康王罚做筑城苦役,更思及在康王的淫威之下,恩爱夫妻恐怕再难团聚,她决定以身殉情。她暗中送信给丈夫,早已萌生死志的韩凭看完何氏的信,终于释然殉情。消息传来,康王大喜,立马强迫何氏做自己的妃子,而何氏却异常淡定道:“容我先登青陵台祭奠亡夫,如后方能侍奉大王。”康王见何氏答应,高兴之余便允了她的请求。
一身素服不减窈窕,漫天红霞难掩凄婉。何氏站在高处远远望着韩凭的陵墓,不由悲从中来,她匆匆向前数步,纵身一跃,一抹身影顷刻间坠入青陵台下。何氏死后,人们在她的衣带上发现了遗书:“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然而恼羞成怒的康王,不但没听这苦命女子的遗愿,还将两人的墓一个修在东边,一个修在西边,誓让他们夫妇永远可望而不可及。
两座坟茔默默地相望若干年后,有两棵大树分别从两座坟墓端头长出来,而且越长越茂密,渐渐地互相靠近,枝干交错,远看仿佛搂抱在一起,每年的9、10月份更是有红豆崩落出来,人们称这两棵树为相思树,那光亮的红豆也被一对对恋人用来诉说相思之情。
除了这个故事之外,王维写此诗时的心境也颇值得琢磨,彼时一度将王维引为知音的太平公主下嫁了薛绍,而他却被贬官到无锡,这首诗有人说是思好友,有人说是思公主,有人说是思朝廷,不知真真假假哪个才是这个年青诗人真实的心思?
与红豆相关的歌曲有许多,比如王菲的《红豆》,童丽的《红豆生南国》,金莎的《相思垢》,只可惜在这个节奏飞快的时代,相思早已不再被人重视,甚至还渐渐被赋予了矫情的意味儿。时移世易,恐怕只有在唯美的古诗文中,才能寻得一缕专情的美丽。忽然想起木心的诗句:“从前山很高,水很长,一封信的来回要很久,一生只够爱一人。”
02 红叶奇缘
高中语文课本上曾经有这样一首小诗,诗的作者不明,只写做唐-天宝宫人,诗如下:
一如深宫里,年年不见春,
聊题一片叶,寄予有情人。
这首诗唤作《题红叶》,其实就是写在一片红叶上的诗,宫中岁月寂寞难耐,偶有人得道飞升,而大多数人却只能苦捱,小宫女听着韶华已逝的老宫女坐在阶前讲她曾经一睹君王风采,津津有味后却是无限凄凉,小宫女想自己大概一辈子都不会见到那个独宠杨贵妃的至尊之人吧。日复一日,夏转秋至,打扫御沟小河畔时,她拾到一片漂亮的红叶,欣欣然在上面题了诗,却不知该给谁看,索性放在水面上,任它随着水流漂往未知的远方。
缘分这种东西向来说不清道不明,这片不太起眼的叶子竟被有心人捡到了,他叫顾况,是当世有名的学者。他仔细辨认上面的字迹,发现是一首诗,登时涌上一股好奇心,回去后他左思右想也在红叶上题了一首诗,虽然知道自己所作徒劳,第二天还是将它放进了御沟的上水区,让它漂回深宫内苑。
花入深宫莺亦悲,上阳宫里断肠时。
帝城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
——《叶上题诗从苑中流出》顾况
巧的是,几天后顾况又在御沟中拾到一片叶子,这叶子上写的似乎是对他那首诗的回信。
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
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
顾况看了,微微一笑,一股寻到知音的感觉蕴散到全身,好不舒爽。就这样两人通过红叶一来一往,相互联系着,却遗憾于从未谋面。
后来安史之乱,国家飘摇动荡,皇室花销渐大,皇帝不仅特赦一批宫女出宫,还将其中的一些送与臣子,顾况自然也收到了上面送来的“礼物”。来到顾况家的宫女有一次打扫衣柜,无意间发现了几片早已干枯的红叶,紧张地仔细一看,竟发现上面有自己题的诗,顾况也才终于知道原来自己心心念念的知音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本以为止步与红叶题诗的情缘,延伸到现实中,两人不禁喜上眉梢,此后结为连理,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最好的爱情,莫不是如此以诗会友,通情达意。
03 纳兰心事几人知
纳兰的词作很多,但有一首必定是人人张口就来,只是许多人恐怕只会第一句,自然也不会去探讨这首词剩下的七句都写了什么了,全词如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首《木兰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化用了一个典故,上阕是汉成帝和班婕妤,下阕则是唐明皇和杨贵妃。
成帝刘骜是西汉历史上有名的荒淫皇帝,而他年少时也曾经有一番匡扶正义的志向,要不然他也断不会对优雅贤淑的班婕妤一见钟情。刘骜曾邀班姬一同乘车,班姬以古代昏君才左拥右抱来劝他,他深以为在理,那时候两个人志趣相投,形影不离,直到一个据说可以掌上起舞的女子出现,班姬的黄昏终于提前到来了,当许皇后还在苦苦哀求刘骜多看她一眼的时候,她识趣地自请去西宫服侍太后,从此冬凉夏暖,相见如陌路。
聪明的女人,懂得时机的重要性,看透一件事的本质就断不会再与之纠缠。只是,自己出于理性割舍掉的一切,也无奈会在某个寂寞的夜晚突然涌上心头,那已是多久之后的一个深秋了,班婕妤看着摇了一个夏天的团扇此时静静躺在堆满杂物的竹筐中,不由悲从中来,开口吟道: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班姬希望有一天刘骜可以回心转意,但聪明如她,又何尝不知“故人心易变”呢?
白居易的《长恨歌》让我们知道了许多关于玄宗与贵妃之间的八卦细节,比如“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香艳、比如“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的闺趣,就连杨贵妃的死都用了十分凄美的句子“宛转蛾眉马前死”,看的出乐天极尽美化了两人之间的爱情,但事实上,杨贵妃也曾舍不下她与寿王李瑁生的两个孩子,三番五次的跑回王府探亲,惹的玄宗妒意横生,他们虽是志趣相投,忘年之交,但也并非神仙眷侣,缠绵悱恻。
唐玄宗可以为了满足一己私欲就弃伦理和皇室颜面于不顾,当然也可以为了自身安全,送给他“心爱之人”三尺白绫。长生殿上的诺言,在此刻来看是多么的可笑,政治缠斗,最后牺牲的还是女人。
敏感忧郁的纳兰,把君王之爱看的透彻见底,那种爱禁锢、脆弱,危险至极,可是最爱的表妹已经进宫去了,和那深宫里的一大堆女人抢那一个至尊之人,他的心里乱的很,除了为她担心,还是为她担心,可是又有什么用呢?他在月夜下饮酒,喝得酩酊大醉;他在书房里提笔,泼墨沾染的到处都是……他写词,吟诗,只好把哀伤化在他的文字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