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闭关修炼的日子里,勘破着过度依赖经验,将其固化为行为定势的恶习,并逐渐练习,去除50%的经验,扩展边界,增加体验。
结果就是以前不碰的影视书类型一一接纳,还真是发现了许多可以吸收的东西。
《完美关系》就是其中之一。
看之前扫过几眼负面评论,看的时候却翻转了印象,我大学时学的就是公关关系,但说实话也没给我留下多少专业知识,何况世界日新月异,过去书本上教的理论,和现在也会有不少脱节。所以我提不出专业方面的问题,但从我现在的职业——编剧来说,剧本的确可圈可点。
如果我说故事讲得流畅,个别表现手法也脱了旧窠,演员表演到位,不知道是不是一种堕落,这不是影视基本要求嘛——但事实上还有许多影视依旧做不到。
必须承认的是,我才刚刚开始打开欣赏国产现代故事的大门,看的少,所以我对人物关系设计并不觉得什么不妥,但我今天看影评,多数指向“又是俗套的职场老鸟带小白升级打怪模式+披着行业剧外衣的爱情”的评价,着实无法感同身受,好一阵迷茫。
因为我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欣赏水平赶不上观众的平均水平,作为从业者,这是一种很深的恐惧。尤其在今天他对我的最新版本的一个小说开篇评价说:这是我看到你写的最差的一篇……我的妈呀,我脆弱的经不起批评的小心脏要崩溃了。
说回来,这只说明我是个内心不稳的人,我一向面对否定情绪激烈,所以我要求自己审视这部分。
没有完美的剧本,就像没有完美关系。
观影者的位置角度素养都决定了评价,我也许的确看的同类型片太少,我觉得好,就继续学习好了。毕竟谁也不能真正为片子定性,或者有权利指点其他点评者。尤其是在我看到某批评影评最后一翻转,推荐了本与他们相关的书,虽然言明是为了让读者看看真正的职场,但司马昭之心——嗯哼,我觉得这不个念头不仅仅来源于敏感的心理定势。
再一想,自媒体泛滥的今天,每一个热点的升起吸引围观的同时更离不开众人的添柴或者起哄。各有所图,各取所需,我要清醒。
小小的沮丧,是总发现自己不够努力,这种模式的根源是什么呢?好像是怕努力了还不成功,打击更大经不起——可是我必须拨开真相:不全力以赴的去做,就会时时让自己处于尴尬境地,我已经没有时间蹉跎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