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
躺在飘窗上看书,看外面的山色如黛、看外面的人们放风筝,耳边是很热闹的日常生活的声音。这样的日子好舒坦。
在北京能有一处自己的房子,这样的日子真的很舒服。我特别喜欢西山这一块,近山、有水,人也都热情。唯一的遗憾,是房子不是自己的,但是租的也并不是不可以,虽然终归不是长久的办法。
今天又号称十年一见的日全食,北京的天气也好,看得到太阳。可惜我没有看日食的设备,拿了个太阳镜去,但是还是不敢直视日光。后来在网上看,可以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拿个漏勺去看,可是并没有网上说的那么好的效果。
最终还是没有看成日食,于是期待天会黑下来,但是最终天也没黑,好像说是北京这边,并不是全食?反正有一点点扫兴。妹妹在杭州,也是为了看日食上蹿下跳,但是杭州今天却是阴天~~~
晚上继续看《安娜·卡列尼娜》。这两周搬家,适应新居生活,基本上没有太多的时间看书。
书里写到了列文为了农业的各种尝试和思考。他搞不懂,为什么总是没有办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明明有更先进的工具、更先进的耕作方法,但是农民们就是不采用,以至于产量总是上不去。列文和一些其他的地主讨论,有的地主认为这一现状是解放农奴导致的,在农奴时代,产量是现在的好几倍;有的地主认为是因为俄国的农民素质太低,应该兴办学校、教育农民,以提高他们的素质。列文并不很认同,于是开始出国去考察。
其实用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只要这些地是属于地主的,那么无论怎么样,都没有办法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只有当农民成为这些土地的主人了,他们才可能真的去提高产量!
这是后来苏俄和我们国家都验证了的!而苏俄和我们祖国一样,都是从庞大而落后的农业社会,因此进入了工业社会!但是处于那个时代的地主阶级精英,如列文,因为时代的局限性,还看不到这一点,也无可厚非。而且列文也并不是一个为国为民的人,他所做的这些改革和思考,无非是想提高自己的利润而已,他顶多也就是一个地主阶级的开明人士而已。
不过从这里还可以看到另外的东西,就是俄国和我国一样,在那个时代,都是以欧洲为标榜的。很多人都认为,欧洲做得到的,我们努力一些可能达到,欧洲做不到的,我们连尝试都不用!
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抱有这样的想法,包括现在,包括很多70后、80后,这种观点,在我认识的人中,并不鲜见。不过我觉得90后们,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感,却越来越强烈了。像我一样的人,并不会认为欧美比我们国家要伟大!
建国70多年,在我们这一代人,民族自豪感和自尊感,是越来越加强了,我们中华民族,也一定会越来越强大!
但是这一段时间,外国对我们的针对,也是越来越频繁。新冠疫情的各种甩锅,对华为的打击,香港法案,以及这几天突然又爆出来的涉疆法案,还有与印度的冲突。我们所处的环境,随着我们的逐渐强大,也是越来越恶劣了!
加油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