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https://img.haomeiwen.com/i6642726/0973e861ca434eee.jpg)
临危受命,拥立国君
鲁庄公的父亲是鲁桓公,因为自己的夫人和齐襄公偷情被撞破,然后被杀死在齐国境内。于是,在“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鲁国,当时还是太子的鲁庄公就在仓促之间,上任了。
而,这个时候的鲁庄公,只有十岁。
然而,因为并不曾处心积虑的累积政权,再加上父亲横死,母亲不敢回鲁国。鲁庄公在当时的情景之下,真的是孤苦伶仃,孤立无援。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小毛孩儿,却执掌了鲁国三十二年的政权,并且在位期间,保全了鲁国领地
怎么做到的?
二,战战兢兢,广开言路
作为鲁国为数不多的寿终正寝的国君,鲁庄公算不上最有作为的,可是也不是一个昏君。
因为人微言轻,再加上父亲的遭遇对他的影响。在当时中央集权的春秋时期,鲁庄公并没有把所有的一切都统领在自己手中,相反的,无论什么事情,他都是多多听取大臣们,将领们的意见,然后再决定怎么执行。
然而就是这么一招,反倒救了他自己的命。要知道,在他父亲鲁桓公的统治之下,鲁国当时兵强马壮,并且有很多有野心的政治家,军事家汇聚在鲁国的朝堂之上,想要有一番作为。
如果鲁庄公事事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甚至有被推翻的危险。
于是,在他十五岁的时候,听大臣的:攻打了卫国,把卫国国君送回去了。
二十岁的时候听将军(曹刿)的:应战(因为是齐国率先出兵,并且齐国当时很强盛)齐国,并且取得了胜利(这就是著名的长勺之战,成语“一鼓作气”就是出自此处)
二十三岁,听将军(曹沫)的夺回了自己的旧地……
然后呢?
有人会问,他在位三十二年呢,这才十三年了呀?后边他干了什么?
我要回答你的是:后边十九年,他什么也没干,就是好好的当他的国君,仅此而已。
三、息战养民,正寝而终
当时还有一点:《史记》中,司马迁对鲁庄公的评价是这样的:庄公好力。
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理解为鲁庄公是个武夫,不在意宫廷斗争,勾心斗角。
延伸开来讲就是:鲁庄公没有特别大的野心。
而纵观古往今来,野心往往伴随着流血和战争。没有野心,恰恰是让人民安居乐业的最好办法。
没有野心,人民就平安富余,平安富余,就身强力壮,有人想来攻打的时候,就会誓死捍卫自己的美好家园。反之,天天战争,不能安居乐业,别人攻打的时候,就没有心思去应战。
所以,歪打正着,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国君,却因为自己的没有野心,保全了自己的国土数十年。
然后,一病而死,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没有争斗,人民才能安居乐业,人民安居乐业,国君才能算得上是好国君。也许鲁庄公不是特别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可是他依旧把这样的一个道理贯穿到自己的一生当中。
正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正是因为不在意,反倒无心插柳柳成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