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给牛妞写的财务自由的基本原则好评不少,很多人微信给我留言说,很喜欢看这类文章。本着欠牛妞和朋友们一个系统性逻辑的情形,我会续写的,本篇讨论大宗消费。
其实,这个问题我不说,很多人也会问。比如你说每个月支出一万,如果每年能够综合收益百分之8,那么150万就搞定了。当然,150万这个条件很多人看来其实不高,怎么就实现了高大上的财务自由了呢。

那是基于你没有大宗消费的条件,当下大城市最大宗的消费就是房子了,比如北京,随便一套花个600万,700万,别说150万本金没了,够不够首付不好说,还得说每个月背负了多大的支出压力。既然之前我说财务自由是个数学问题,也给出了数学表达式,那么房产大宗消费,我也要给出数学表达式,就是房产总额除以120.比如600万一套的房子,除以120等于5万,也就是你从没有任何房产到有一套600万的房产,要把每个月的支出加上5万快才行。举例表述,诸葛阿九一个月支出一万元,年综合收益可以达到百分之6.他没有房,也不想买,那么他实现无房财务自由的总本金是12万除以6%,是200万。如果他想要无房到有房,实现财务自由的标准是72万除以6%,是1200万。

还行吧。安居方能乐业,本来房产本息合计的消费也不低,1200万也不低。那么汽车呢,汽车等其他大宗消费除以50就行。再拿诸葛阿九举例,诸葛阿九每个月支出一万,年综合收益6%,实现较低财务自由的标准是200万。但是如果他有计划,想要买一辆100万的保时捷,那么他一个月的支出就需要加上100/50,也就是1+2=3万元。这时候6%年综合收益不变,他的财务自由的标准就是36万除以6%,也就是600万元。当然我能想到的大宗消费就是房产汽车,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还有游艇,私人飞机也属于,只要不是房产,除以50,等于月增加基数即可。房产除以120,记住这个数学表达式。
关于财务自由的基本规则发表之后,牛妞跟我谈了她的房产。对于房产,我也谈谈我的看法。

一、关于房产的使用价值。第一个是居住功能,这个没话说,地球人都知道。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的房产上土地使用年限的问题一直悬而未决,这方面买卖双方的重视程度都不够。第二个是落在房上的附加功能,其中目前占最大比例的是学区功能,就是小孩落在这个房子上能上质量好的公立学校。落在其他地方,上不了公立学校或者上的学校差一些。最典型的时间是北京某区有人花了几十万买了没有任何居住功能的过道,上了某著名公立小学。这就是这部分功能的光溜体现。其实就光光学区来说,学区的不平等很严重,严重到了有人掏**万买还觉得很值。而不平等的原因很多人却分析错了。《不平等经济学》(被称为21世纪的资本论)一书中引用了实验数据,好的学校不是因为教师好,才让学生有好的发展,而是因为同窗好。实验方式是置换,给民工子弟学校换上最好小学的老师,结果孩子没什么变化,但是把最好小学那些同学换到民工子弟学校,那些以前的差生却提高了。当然,房子上不仅仅是学区,还有居委会发个油壶挂历啥的,估计一般人忽略不计了。第三,周边功能。周边功能也很重要,挨着大企业,出租的价格立马上涨,北方挨着点水,就能差出很多价格。基础设施的投资,可能有相当一部分让这些的城市房子溢价,典型的就是现在有按照地铁线、公园、高铁点分析走势的。
二、关于房子租售比和是否持有。租售比之前你比较困惑,我解释了落在房上的附加功能后你可能能明白一些。比如学区的功能,很贵,但是租房的一般享受不到(情况有所改进)等等。是否持有这个事情对于我也是困难的。从最宏观层面的世界经济周期来看,我是倾向于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的,就是大周期大约有半个世纪,里面套着中周期,小周期,循环往复。如果仅仅基于中国房地产经济来说,50年尚不足,所以不会是一个大的经济周期转折点,而可能是中周期衔接的位置,向上动力不足或者从开始分化到分化明显。而产业经济上我倾向黏性流动性。数学表达式相关的是费雪方程,因为比较专业,就不累述,总之,如果大量资金进入某一个行业,比如房地产行业,从这个行业出来的投资资金,会像蜂蜜一样行动缓慢,而不是像水一样随意改变位置。综合两点来看,我觉得是否持有房产是分区域的,大趋势上向上动能在下降,仅仅会继续维持惯性和黏性。

关于房产可能写几万字也写不完,没想到我随手一些就有近两千字,有点小惊喜。至于财务自由这一块的预算管理,我看看能不能写出一个篇幅来,有的话还会at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