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是一部关于家庭悲剧的小说,也是关于跨种族婚姻的故事。
詹姆斯和玛丽琳将未能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莉迪亚身上,母亲玛丽琳希望她能与众不同,而父亲詹姆斯又希望她融入人群。这两种家庭教育模式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16岁的莉迪亚死了,追踪溯源莉迪亚的悲剧源于上一代玛丽琳的母亲,詹姆斯的父母那一代。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使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功课,儿孙自有儿孙福。通过阅读我们从不同的书中去寻找自我价值,自我成长才是最快的。生活是要自己去选择,路要自己去走,你的每一步路要走的好了,走的安稳了,后面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
书中詹姆斯希望融入人群,詹姆斯让现在的生活与自己的过去隔离。小时候不能融入社会,他归结于自己不知道怎么交朋友,所以拼命的鼓励自己的孩子交朋友,多交朋友。不带孩子们出去玩,不去参加社交活动,就没有人会关注他们一家的不同,没有人能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的孩子,可他的孩子却还是和他有一样的遭遇。
马丽琳希望自己与众不同,尽一切可能渴望和自己的母亲过截然不同的生活。可怜年少无知,她认为的与众不同就是大学里找一个与他种族不同的教授相恋;她认为的与众不同就是这个教授看起来并不像教授;她认为的与众不同就是选一门新开的课程;以及她想成为医生,因为那个年代女医生还是相当少的,而与其说她想与众不同,不如说就是青年叛逆,她认为的每一条与众不同都没有让她达到与众不同的效果,而最终她和她的母亲变成一样的人。
作为孩子时他们没能做好自己,打开自己,所以成年之后他们依然找不到自己。
玛丽琳不辞而别,离家后对女儿莉迪亚的心灵造成巨大的创伤。让她一直觉得只要完成母亲对她所有的期待,母亲就不会离开,但有一天她不能完成母亲对她的期待,她心里只有恐惧。她不知道每天除了完成对父母的期待,她自己想要什么,应该怎样生活。
本来哥哥内斯的存在是莉迪亚对这个令人窒息的家庭环境的一种防御,不幸的是在她不能完成母亲对她期待的时候,刚好内斯收到了大学的邀请,不久之后也要离家去读大学,又因为内斯还处在要离家去读大学的这种兴奋中,忽略了莉迪亚对他的心理需求,这也构成了压死莉迪亚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觉得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父母跟小说中的詹姆斯和玛丽琳是一样,将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全部寄托在孩子的身上,把孩子作为了自己未来实现愿望的载体。
现在的父母总觉得自己的生活过得不好,是因为自己没有读很多的书,学习很多的技能,所以拼命的让自己的孩子报各种班,学各种课程,仿佛这样他们就能过得比自己好。
也有许多的父母觉得自己知识储备充足,学历阅历优秀,感觉自己做什么都是对的,他们给孩子制定的每一个计划或者规定都是不可侵犯的,孩子需要按照他们认为的正确的目标前进才是对的,否则他们就会一塌糊涂,给自己丢脸。
但是这都是不对。
在这个家庭里,最没有存在感的也是最清醒的一个人就是最小的女儿汉娜。很多人看了之后可能会觉得汉娜可怜,因为她喜欢待在没人注意的角落,桌布的下面,喜欢把自己隐藏起来,而她把自己隐藏起来也没有人会在意。
可怜是有的,但是她的内心却是强大的,小小的年纪她在看到姐姐莉迪亚的棺材的时候,她不敢看,但她在心里面告诉自己,莉迪亚不在里面,这时她还想到了天上的鸟。
没有人关注她,没有人告诉她应该怎样处理自己的情绪,身边的事情,可是她自己有办法让自己从那种情绪里抽离。我们心里天生的有自我保护机制,反而家长干预的越多越不知道要怎么处理自己。
父母也好,子女也好,每个年纪,都做好自己该做的,不要带着太多期待的爱和自以为的正确,去引导和教育他人,更多的时候在家庭里面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去耐心倾听彼此的心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