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法三章,做诚信中国人
“守时、守约、守信”乃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从我做起,从你做起,我们携手同行,继承与发扬“三守精神”,做诚信中国人。
古有刘邦约法三章,今有诚信之“三守”。守时,像是黑暗中的灯塔,指引漂泊在茫茫大海中的船只驶向回港的方向;守约,犹如大漠中的罗盘,让饥渴的行者找到生命的源泉;守信,譬如正在成长的小树苗渴望即将降临的雨露。它是一个人信誉的标志,代表着一个国家美德的品牌。
三守精神,做诚信中国人第一约:约守时
“将军陷入的饥饿与困窘”是因为他们的不遵守时间,而不是拿破仑的傲慢;著名香港最畅销作家梁凤仪的道歉并不是自己在故作虚假,而是在为自己的迟到而感到悔恨。守时,是一种习惯,我们没有鲁迅在课桌上刻“早”字的经历,但尽管童年的我们却明白了守时的重要性;我们没有宋濂读书时的艰苦,但我们懂得了守时的意义。小时候,爸爸经常强调说:“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爸,你就多看点书嘛,把你的口头禅换一换嘛”。老妈就在身边搭上一句:“儿子,别学你爸,你就好好学习鲁迅叔叔,在课桌刻上早出晚归这四个字,这样你就比他更守时了”。那时候还小,并没有理解爸爸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也没有按照妈妈的意愿在书桌刻上“早出晚归”这四个字,但那时候的我却偷偷暗自在床头上刻了:一日之计在于晨。后来,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养成了一种守时的好习惯,从此从小学上课没有迟到过,直到大学毕业。如今,已理会其中之意,可脑海却时常浮现着孟郊笔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感慨。
三守精神,做诚信中国人第二约:守约
《文子·上礼》:"行可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守约,廉可以使分财,作事可法,出言可道,人杰也。"
上古先贤已对诚信守约给予了举足亲重的重视,而如今,面对物质横流,车水马龙的世俗;网络中,人情冷漠的新闻层出不穷,但是尽管如此,华夏有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我始终坚信诚信守约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消失,也不会随着人类的文明的进步而消减,一定会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水平的提高,我们对守约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入人心以及更加的重视。
众人皆知《庄子·盗跖》中的典故:“尾生与女子期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许多人质疑尾生之约,讨伐声音指向尾生能否在水涨的时候离开,可是,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尾生是一个信守不渝、季布一诺的人,对私定终生的女子的约定超乎于自己的生命,最后桥头之约成了抱梁柱而死。他所拥有不可代替的精神令人可歌可颂,他守约的美德更加需要在我们这一代人的传承与发扬。
三守精神,做诚信中国人
第二约:守信
何谓守信?即保持诚信,遵守信约。海涅说:“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后人皆知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可笑,信服商鞅立木为信之威严,截然相反的两种行为应证了《论语》所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与言必信,行必果。在中华历史长卷中关于守信的典故比比皆是,可这一切,有的成了我们看作笑话的把柄,一方面深痛地去吸取教训,另一方面告诫自己远离“它”;有的却是让我们刻苦铭心,暗自佩服并作为勉励自己的右座铭,不管怎么样,我们总是听别人的故事,收获自己的成长感悟。
现在,我们虽然拥有了城市的繁华,高铁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化的全面覆盖,可是,却在许许多多虚伪、浮躁的人心中遗失了:守信,他们一面对诚实守信侃侃而谈,一面却用自己的行为嘲笑自己的诺言,也许他就在你身边,在我身边,在生活中每一个角落,它是传统美德缺失的一个缩影!不过,随着国家对全面对教育的投入,我相信,十年后,二十年后……现在存在的“缩影”将会被传统文明所代替。
“守时、守约、守信”华夏优秀的传统美德,要从我做起,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我们携手同行,继承与发扬“三守精神”,做诚信中国人。
三守精神,做诚信中国人 三守精神,做诚信中国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