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四重二谛

四重二谛

作者: b1a3b481afae | 来源:发表于2021-03-01 09:24 被阅读0次

三论宗的四重二谛

三论宗僧诠、法朗一系所说二谛,是就能说的言教建立。真、俗二谛只是言教上的差别,完全属于说法化导的方法形式,为破空见俗谛说有,为破有见用真谛说空。随后嘉祥大师吉藏(549~623)为把这个意义阐明得更彻底,在《大乘玄论》卷一及《中观论疏》卷二(末)等中将二谛开作四重︰

第一重

有是俗谛、空是真谛。这一重是对毗昙师的事、理二谛所立。毗昙师立实有实空的二谛,即空之外实有有,有之外实有空;今为显示俗谛之有由于真谛之空,真谛之空由于俗谛之有,以对破他。既然有是由空之有,就不是实有,而是不有之有;空是由有之空,就不是实空,而是不空之空。

第二重

有、空都是俗谛,非空非有才叫作真谛。这一重是对成论师所立。成论师以有、空为真、俗二谛,今为对治他,阐明把有、空分作两种来看还是俗谛。既然是不有之有,同时是不空之空,那就有、空原来不二无别,所以非有非空,叫它作真谛。

第三重

空、有是二、非空非有是不二,二和不二都是俗谛,非二非不二才叫作真谛。这一重是对地论师、摄论师等以依他(依他起性)、分别(遍计所执性)二为俗谛,以依他无生分别无相不二真实性(圆成实性)为真谛所立。今阐抽二和不二分作两种来看还是俗谛,非二非不二,即二而不二、不二而二才是真谛。

第四重

前三重的二、不二、非二非不二三种二谛都是教门,从而都是俗谛,亡虑绝言才是真谛。这一重是对地论师、摄论师以三性为俗谛,以三无性非安立谛为真谛所立。即前三重都是言语上的戏论,都是从凡夫相对的心念所发,还是俗谛。所以地论师、摄论师虽然说依他、分别二真实不二是安立谛,非二非不二、三无性非安立谛,然而都是俗谛。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才是真谛。

《中论疏》卷二说为破四病所以说这四重︰第一重明于凡夫是有,叫作世(俗)谛;于圣人是空,叫作第一义(真)谛。第二重明为破有,所以说空;诸法不曾是有,也不曾是空,空有都出于世俗的情虑,所以都是世谛;了知不曾是空,也不曾是有,叫作真谛。第三重明为破空有所以说非空非有,即不曾是空是有,又何曾是非空非有,所以空有非空非有、二不二都是世谛;非空非有、非不空非不有,才是真谛。第四重明说四句是俗谛,非四句才是真谛。

第四重“二谛”胜义谛:离言空性;世俗谛:假有唯名。口诀:

只有“能诠名言”,没有所诠实义

只有“离言空性”,没有丝毫法生

相关文章

  • 四重二谛

    三论宗的四重二谛 三论宗僧诠、法朗一系所说二谛,是就能说的言教建立。真、俗二谛只是言教上的差别,完全属于说法化导的...

  • 活的教导64:错误方向

    佛法里面叫二谛,二谛圆融啊。区分二谛,但是二谛还要圆融。这二谛是什么?二谛是胜义谛和世俗谛。 二谛,胜义谛叫真谛,...

  • 《金刚经》导读笔记(一)

    1、佛教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于轮回。一世说二世说三世说。 2、四重二谛。 世俗谛是迫不得已的真实,为了随顺众生而采取...

  • 在家学佛人的入世和出世

    “性相佛法及僧伽 二谛融通三昧印”——出自《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二谛即是真谛和俗谛,二谛融通,通俗...

  • 《心经》最后一句咒语,是什么意思?

    《心经》里的咒子“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第一个“揭谛”表示要断一切恶; 第二个“揭谛”...

  • 佛门基本要义

    三法印: 诸行无常、诸行无我,涅槃寂静 四谛:“苦、集、灭、道” 苦、集二谛阐明人生的本质及形成原因;灭、道二谛指...

  • 逻辑斯谛回归&最大熵模型

    1、逻辑斯谛回归模型 逻辑斯谛回归是经典的分类方法。二项逻辑斯谛回归模型是如下条件概率分布: 下面我们考察逻辑斯谛...

  • 有关二谛

    关于佛讲法运用二谛,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般若经》讲的五蕴皆空,你看五蕴是概括我们凡夫身心世界,这种精神和物质境...

  • 逻辑斯谛回归与最大熵模型

    逻辑斯谛回归与最大熵模型 首先介绍逻辑斯谛分布: 二项逻辑斯谛回归模型: 最大熵模型: 最大熵原理是概率模型...

  • 心经10

    苦、集、灭、道在佛教中称为四谛法门。 四谛即四种真实不虚的道理。 四谛含有两重不同的因果: 苦、集二谛为迷的因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四重二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xri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