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景色慢慢后退,车内熟悉的口音已经弥漫,一年一度的返乡寻家之旅在不同人的心中开始生发。
此时在路上的人应该不会孤独,年节不足五天,同一个时间里应该不止百万的同路人在努力去追求记忆中的那份温存吧。我们都是这个时代的追梦人,也都是这个时代的守旧者,只是因为某个地方记录着我们不可重现的过往和故人。
离家近八载,也只能在过节时候能够回到所谓的故乡。匆匆而归,匆匆而去,已经无法再细细体会那四季变化的微妙。某些地方终会成为陌生的存在,只不过时间的印记还没有显示出它的力度罢了。
曾经想过,我们这一代人追求的是什么?我们生活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不断为自己打气,要去追梦。但,梦是什么呢?讨论的多的无非是过上好生活,许家人一个未来,但如果向深处讨论,这些都不免顾此失彼。首先,好生活的定义过于感性,而且城市之间生活成本的不同,也使这些表面文章经不起推敲;再者,许家人未来某些方面有其价值,但每一个未来的本质转变是内心的改变,物质只能辅助而已,也是本末倒置。这个社会或许过于急功近利了,应该适当为人们降降心头的愠火了。社会的发展有其固定的规律,目前整个社会物质的量已经不在感到匮乏了,是时候将目光转到质上了。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们已经牺牲了一代人去换取民族的崛起,不能再去牺牲另一代人去换取别的东西,可取的是将个人的得失整合到民族的发展上,互为促进。目前这个社会对人的关怀太低了,尤其是在城市孤身打拼的这些人。企业中公然藐视劳动法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杀鸡取卵式剥削也很普遍,996、007等竟被既得利益者歌颂为美德,岂不知人们愿意为止拼搏的是自己的未来,而不是当员工无力再高强度创造收益时就一脚踢开的无耻资本家所描绘的虚无的承诺。这个社会劳资双方的对立渐现,如若政策层面不加以强势介入,势必引发事端,当然作为个体的积极争取,也是社会改变的一个关键因素。
我们每个人原本都有一个根,都有一个归处。但社会间高密度的人员流动,打破了这些藩篱。外出者离家,立志进入城市,殊不知,多年以后,故土开始变的陌生,而城市也没有那么广阔的胸怀容纳所有的进入者,多数人都成了无家可归的人。这个社会给人了一个梦,但大多数时候而言,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梦。
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这个国家,没有谁不希望这个有五千年的国家走向富强,但个体的幸福感或许也应受到重视了。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出人头地的思想仍然太浓,而且也仍然畸形,以为能骑在别人头上就算出人头地,导致很多德不配位者阿谀奉承,钻研向上爬的门路。而既得其位者忘却曾经的患难经历,忘却普罗大众依然的艰难,开始颐气指使,处处讲究“身份”。社会的的既得利益者和普罗大众的割裂,越来越严重了。
好在中央已经看到这些问题,也提出了不少政策,到政令的传达很快,人心的转变却太慢,而人心没有转变,所有政令或多或少都会流于形式。这注定是一场持久的战役,或许又要牺牲掉一代人的幸福才能完成社会的大转变。
什么时候,对于大多数人开始,那个节日不再是所谓返程回家,而是“外出过节”,这个社会就可以说终于能够为生活其中的人提供幸福的可能了。
因为每一个奋斗的人,在他的城市里都有了一个可以留恋的“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