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读《曾国藩传》

读《曾国藩传》

作者: 喵儿的星球 | 来源:发表于2020-06-07 18:22 被阅读0次

一、读书摘要

这是一本展示中国式力量的个人传记类书籍。不管是从大的国家传统文化,还是个人精神成长角度,都极具正面价值,一方面证明了传统文化的强大意义,另一方面给读者的我们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金句摘抄

1.君子不走捷径,不图虚名。锱铢积累,艰难前进。君子成功也许比别人晚,但一旦成功,就是大成功。

2.人的一生,就如同一个果子成熟的过程:不能着急,也不可懈怠。人的努力与天的栽培,会让一棵树静静长高,也会让一个人慢慢成熟:“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

3.一个人获取知识信息,在外想获得帮助,全要靠朋友。所以朋友的多少,朋友的质量,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能有多宽广。

4.官员们视自己的权力范围就如同狗看着自己食盆里的骨头,寡妇看着自己的独子,或者美女守着自己的敏感地带一样,绝不许他人触碰。他们可以允许自己无所作为,“占着茅坑不拉屎”,却绝不允许别人在这里有所作为。

5.一个高明的军事家,首先应该是一个高明的战略家。所谓战略,就是基于宏观性和长远性,把各种纷繁复杂的要素按轻重缓急、先后次序进行整理排列,然后拿出最有效的行动方案。

6.行事过于方刚者,表面上似乎是强者,实际上却是弱者。这片土地上真正的强者,是表面上看起来柔弱退让之人。所谓“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所谓“大柔非柔,至刚无刚”。中国社会的潜规则是不可能一下子被扫荡的。那些他以前所看不起的虚伪、麻木、圆滑、机诈,是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的必需手段。只有必要时和光同尘,圆滑柔软,才能顺利通过一个个困难的隘口。只有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才能调动各方面的力量,达到胜利的彼岸。

三、思考题:曾国藩是如何面对科举挫折、长沙之辱?自卑与焦虑、郁闷与艰难?靖港首败、九江大败?咸丰七年(1857)危机?

① 曾国藩是如何面对科举挫折、长沙之辱?

答:面对科举挫折

尚拙的人生哲学:曾国藩是很笨拙的,所以几次科举考试失利,但是越笨拙越努力,曾国藩身上有一种天生的倔性,不成功决不罢休,这种倔性支持他一次次的付出努力直至反超常人;总结经验,刻意练习:面对科举失败后期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然后针对性刻意练习解决问题。

面对长沙之辱

“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把辱咽到肚子里,继续战斗;不争一日之长短,而是前往僻静的衡阳,刻苦练湘军一年,用胜仗挽回面子。

② 自卑与焦虑、郁闷与艰难?

答:曾国藩常读书,读书可以减少自己因为不能解决问题,见识短浅带来的焦虑,自卑,有问题自可在书中去找答案,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也可以使之静心平和;曾国藩常静坐,写日记反省,抒发内心郁闷,这些都有在曾国藩的十二条军规中有所体现;面对艰难,曾国藩心中心存坚定信念,极致理学理念,凡事讲“理”,去从事物的问题中寻求“理”,从而解决问题,另外曾国藩的“尚拙”哲学,凡事必反思,爱与友交谈谈论,性格的倔性,都帮助曾国藩克服艰难。最后这些都是相通的,人经历的事情多了,沉淀了更多事和物,也就越发自信,平和了。

③ 靖港首败?咸丰七年(1857)危机?

答:每一次败战后的深刻反省自纠:第一次靖港首败对湘军汰旧换新,淘汰临阵脱逃的湘军,一方面迅速招兵买马;重立规矩,一旦某军统帅战死,除非本部有受拥戴的继任将领,否则必全军遣散回乡,另行招募成军。

咸丰七年危机:咸丰七年,曾国藩遭解除兵权,在籍守制,曾国藩在乡蛰伏两年,闭关读老庄著作,常常反省,写下自箴:有几解:被解除兵权,当然是人生大祸。然而祸是福之基,在灾祸中不能自暴自弃,应该置之死地而后生。

指出自己为人处世的四大缺点:偏激,好名,也就是过于重视获得好名声;喜欢公开批评谈论别人的过恶;做事有始无终;待人接物过于怠慢。

那么怎么做呢?也是四条:做事平心静气,更多地考虑他人的心理,站在他人角度立场想问题;更多地揄扬他人,表扬他人的长处;做事有始有终,越到后来越慎重;接人待物要更诚更敬。

完成“脱胎换骨”。

反思自己:曾国藩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时都有极大的恒心毅力,常常刻苦应对,虽不天意聪慧,但凡事殚心力竭,必求始终,坚定原则立场,而自己面对困难容易退缩,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毅力,缺乏恒心,尤其缺乏反思,所以经常一个问题重复犯。曾国藩身上的优点,精神力量我应该好好学习,充分汲取,最应该做的是在实践中去反复应用方法,锤炼其精神力量。

四、启发与收获

智慧越苦则越明:曾国藩一生历经苦难挫折,也一生刻苦耐劳,七次科举之痛、长沙之辱、创立湘军之艰、保清之难,曾国藩穷极苦难,深刻反思,刻苦练习,最后脱胎换骨,从考进进士,副部长,大学士,两江总督,直禄总督一路高升,官位如此,同时还兼具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军事家等崇高地位,另外曾国藩也是近乎完人,堪称圣人,这些都是他的极致努力,刻苦铭心的训练做到的,充分说明了智慧越苦则越明;同时曾国藩凭普通人出身,资质平平,笨拙的智商做到了非凡人可极的高度,告诉我们普通人通过有方法的努力,刻苦地练习,也是可以学有所成,通往成功的,聪明靠不住,“尚拙”脚踏实地才靠的住。

曾国藩以自身的经历,自身实践给后世的我们予以启示,凡事要有恒心毅力,要学会反思总结经验...予以我们强大的精神力量。

我们崇尚曾国藩,并以他为榜样。

附件: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为全书框架

相关文章

  • 2019-07-13同读《曾国藩传》-1

    同读《曾国藩传》作者:张宏杰 一、读书摘要 读《曾国藩传》后印象最深的是曾国藩七次赶考才中举人,坚持早起、记日记反...

  • 曾国藩传|天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曾国藩盛名流传千古,日记、家书影响至深。得到《曾国藩传》已有些时日了,却未仔细研读。今天读《曾国藩传》阅读、记录,...

  • 漫读曾国藩(13)——在丁忧中自我蜕变

    漫读曾国藩(13)——在丁忧中自我蜕变 读《曾国藩传》,读曾国藩做学问、做人的故事,不得不提一下晚清时期,朝廷命官...

  • 读《曾国藩传》

    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涌现出了一大批湖湘子弟。之前一直单纯的以为原因在于崇山峻岭好革命。直到读了曾国藩的传记,...

  • 读曾国藩传

    曾国藩传 非常棒的一本书! 作者有理有据,基本真实的反映了曾国藩的一生。 考取功名,在京做翰林,建立湘军,灭掉太平...

  • 读《曾国藩传》

    读书不二 曾国藩在家书中提及到,读书不二的道理,当你拿起一本书,如果你还没有读完你就不要重新再选择一本书,...

  • 读《曾国藩传》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

  • 读《曾国藩传》

    “一生浮沉一世苦,半世飘零半生楚。忠君事国不含糊,一腔血诚随红烛。” 读《曾国藩传》,总会时不时让人有一种热泪盈眶...

  • 【读】曾国藩传

    以前一直觉得曾国藩是一个神一样的人物,但其实我发现神一样的人物也是从一个普通人修炼的。 尤其他在去考科举的时候,连...

  • 读《曾国藩传》

    1.资质普通的人也有成功的可能,前提是踏实努力,量的积累是可以达到质的飞越的。有时候太过聪明的人,也许不会有太大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曾国藩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xth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