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可以匆匆而逝,也可以因遇见对的人,而开启一段奇妙的旅程。
转眼,格格老师的读书营结束了。过去21天,我读了3本书,写了3张读书笔记,敲了6份听课脑图,看了3次格格讲书直播。
此外,我开始写每日反思日记,还破天荒地制定了人生首份“年度阅读计划”。算是被老师领进门后,开始个人的阅读修行啦!
我曾以为自己是爱书之人,但实际上,我只是“爱买书”而已。如果我一年买了20本书,可能只读了四五本。一是觉得没时间,二是看完也记不住。书架上的书,有的书脊都被阳光晒褪色了,依然没有得到我的“宠幸”。
当格格老师讲,一个人一年可以读50~100本书的时候,我很想说:“老师我书读得少,你不要骗我。”
读书营开始后,我用快速阅读法小试牛刀,花了两个半小时读完了《认知觉醒》。接着又用一周时间细细读完了《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用3天时间看完了《无限可能》。这样的阅读进步,让自己也惊呆了~
是时间变多了吗?不是,我在读书营期间还有考试,还要上课、陪孩子玩。
是草草读完了事吗?不是,我在书上涂写、折页标重dǐan,写了读书笔记,做了微博分享,践行了一些内容。
是为了完成任务吗?不是,我在营末制定了今年的读书计划,列出了40本要读的书单,今天也已经开始看第4本书了。
复盘整个学习过程,我总结了自己在读书这件事上能有所改变的四大原因:
一是我知道了为什么要读书,清晰具体的目的,是改变的元动力;
二是我知道了如何读书,掌握了六大阅读法和写笔记的方法,也知道了要最终落到实践上;
三是我打破了一些限制性信念,比如读书一定要逐字逐句、读书是很苦的等等;
四是我得到了读书反馈,借书与牛人对话,感受到了思维和认知的升级的快乐,学习了如何学习、反思,也成为了孩子的阅读榜样。
格格老师从2009年开始,已经坚持读书12年了。第一次看她直播讲书的时候,我深深体会到,我与格格老师的差距,或许不是什么上学或者工作经历和经验,而是那1000本书的差距。
这个数字,最初让我有些许的恐慌与绝望。但现在我知道,一切都还来得及。因为,读书就像种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感谢
格格带我开启了阅读之旅。未来,我会坚持下去,直到读书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我的生活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