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另一幅脸孔

作者: 开心墙头草 | 来源:发表于2019-04-02 14:30 被阅读0次

    范仲淹以一篇《岳阳楼记》流传千古忧国忧民美名。

    但读了下面一首词,相信你会对他的形象有很多新认识。——

    范仲淹的另一幅脸孔

    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 范仲淹

    昨夜因看蜀志 ,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少痴 、老成尪悴 。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这是范仲淹写的被我们今人称之为“宋词”的作品。

    虽然今天唐诗宋词元曲,说起来很顺口,都是国粹珍宝。

    但唐宋朝人并不看重“词”这种新的文学样式,所以它就得到一个雅号“诗余”。

    顾名思义,就是在写诗属文间隙,“有余力乃学词”的意思。透着轻视的意思。

    当然,扯得远点,这种尴尬也是事出有因,从温庭筠“花间派”开始,诗词文赋似乎无外风花雪月,一水儿你侬我侬、莺莺燕燕的曼妙春景风光。

    到了北宋又有柳词浅斟低唱,婉约一派的纤弱浓艳、柔情缱绻,完全把自己置身时代之外。

    当然人们会轻视甚至鄙夷,尤其儒门正统。

    直到苏轼、辛弃疾、范仲淹一干人,金戈铁马、边塞长烟地搞出豪放、大气的一个流派来。

    即使如此,作为豪放阵营的范仲淹对词自然有下意识的轻蔑,他写的以三国题材引入人生重大的思考和话题,都是嘻哈版的。

    上片写昨夜偶读《三国志》,对刘关张绞尽脑汁、费尽心机仅得来三分之一江山呵呵一笑:

    瞧你们多费劲,才干了那么点事,分得三分之一版图。怎么赶得上像刘伶那样长醉不醒洒脱、自在?

    下片开头“人生都无百岁”突兀而来,特别警醒,一语唤醒梦中人。

    接下来做了人生阶段价值分析:年少呆萌,老来憔痴,掐掉两头中间一段美好时日所剩无多,你们怎么忍心(“忍把”)用它换取浮名!

    纵使你官居一品、家有千金,你又怎么逃得了“白发”满头、无常相逼!

    这跟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比,同是说到人生虚幻,但没有苏词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落寞,却更多几分达观、豁达。

    但苏词开头从写赤壁古战场雄奇壮丽的江山图景入手,景物描写豪迈磅礴,且能发千古之幽思,心骛八极、神游古今,意境显高于范词。

    之所以会造成这种高下云泥之判,固然跟两人文学造诣、胸襟气度有关,但与二人对“词”这个文学新品种的自信度有极大关系。

    范词明显有调侃、戏说成分,而苏词也是“舍我其谁”的霸气。

    由此看出,无论谁、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高度认同、自信满满。

    就像演戏,无论演大片、小品,无论你是主角配角,都要全然入戏,就像近来热播的电视连续剧《都挺好》中的苏大强的扮演者倪大红,生生从配角修炼成纯金配角,更远如东北老农民赵本山愣把不登大雅之堂的小品演成雄踞一方的表演形式。

    写词也一样,要认可、喜爱和投入进去,否则连范仲淹这样的千古一臣,都会有自降品格的可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范仲淹的另一幅脸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xxb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