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育》的作者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期末复习阶段,我在数学测试讲评课上做一些探索和尝试,通过实践,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很高,从期末考试的成绩来看效果也不错,总结一下我的做法:
1.做好全盘规划
临近期末,我们的标准动作大概都是这样的:学生考试、订正改错,老师阅卷、讲评,教师和学生整天在铺天盖地的考试中轮番作战。可谓是做不完的题、考不完的试,老师累,学生更累。
教师首先要对期末复习有一个全盘计划,不能拿过题来就考,考完就讲。学生们掌握到什么程度漠不关心,觉得反正自己讲完了,会不会是他们的事。
平时教学中你会发现“讲过多遍的题目仍然不会”的同学大有人在,这是令老师最难过的事情。一旦将选择改成填空,将题目改头换面,学生会完全找不着北。考点摆在那里,知识点就那么多,题型翻来覆去就是这些,为什么有些学生总是“油盐不进”呢?接受能力是一个方面, “态度”问题才是根本。
我们也在期末考试前准备了五套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为了保证考完试之后的试卷讲评质量,我把考过的试卷全部剪碎成单个题目,重新打乱顺序,再次组卷,印出五套《初四数学专项复习题》,让学生明确地知道考过的题目会再考、再练。
2.小组捆绑评价,激发学习内驱力
做好全盘规划后,我把学生们用他们刚学的树状图分了六个或七个小组,每组7人,虽然不能保证成绩水平均衡,但是只要有小组,有梯队,有比赛,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提升。
每一次考试结束后,我都尽快看完试卷,统计完成绩。赶在下节课讲评之前利用课间画出表格,学生们的个人成绩和小组成绩都跃然纸上,唯独没有姓名,这样做有效保护了学生们的自尊心。以前一次的测试成绩为基准,之后的每一次考试如果比前一次有进步,小组全体成员都会受到奖励。
每当各个小组的组长在黑板上写下分数的时候,能够看出台下同学都十分关注,甚至有的同学直呼:“哎呀,我给小组拖后腿了!”在小组捆绑评价的激励下,哪怕只能让一部分学生动起来,愿意主动参与学习和研究,那也是成功。采取小组捆绑评价机制,目的就是想让学生们在订正过程中借助小组的力量能更加主动的汲取知识、巩固知识。
3.试卷改错,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受任务式教学的启发,我试着给学生们布置任务,让学生们带着任务自主学习。为了让他们学会怎样试卷改错更有效,我专门拿出一个课时进行指导。上课时我这样安排任务:每位同学根据自身情况,将试卷中出错的题目改错。原则是不要贪全、贪多,立求有时效,真正掌握出现疏漏的知识点。每人一张大白纸,首先将原题用一种颜色的笔抄下来,再用另一种颜色的笔写清步骤,然后找1—2道跟踪练习加以巩固,最后反思自己当初为什么出错,以及通过改错自己学到了什么。
学生们需要先找到自己会改的题目先行独立解决,一般这部分题目学生出错的原因应该是他们所谓的粗心大意。然后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题目,就需要根据小组分工,找到他的上线进行求教。一节课学生们在安静了15—20分钟之后,后面20分钟的时间几乎都是行走、询问、讨论、落实的过程。对所有同学而言,他们都能够有机会根据自己的水平找到值得他们钻研的题目。
我看到有的同学翻开课本去寻找定义和定理,心中窃喜,要知道平时告诉他们去看书,他们也是不走心的。有的同学喜欢去问问题,寻求同学的帮助;也有的同学喜欢独立思考,力求独立解决问题;甚至仍然有同学不为所动。对于同学们的各种各样的表现,我都全心接纳,因为即使我费尽唇舌讲题,那些不为所动的学生不照样不听不学吗?当绝大部分同学行动起来,主动探究问题时,我想我的目标就达成了。
其实学生们的大白纸上就是他们的试卷改错,很多老师平时也都在用。我所做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加入了小组合作,并且在课上加以指导跟进。同时会有小组捆绑,测试跟进,目的还是想让学生们能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有责任感和成就感!
4.发挥组长优势带头作用,激励组员共同进步
利用学生们考试的时间,我会对他们的试卷改错做仔细的检查。对认真完成任务的同学及时表扬,对没有及时订正试卷的同学进行小小的惩罚,目的是让同学们知道完成任何一项任务都不能马虎和应付,“当日事,当日毕”。老师有检查有记录,学生就不会蒙混过关。
不过问题来了,检查其实也很耗费精力,对于查出来不完成和完成不好的同学如果不能及时跟踪追查,他们就成了“漏网之鱼”。很多孩子就是钻老师没有精力管他的空子,他还沾沾自喜,以为自己的小聪明得逞了,孰不知最后吃亏的一定是自己。虽然明知道有些学生在耍小聪明,可是为了大部分同学好,该进行的改革和活动还是要继续。这回我要把权利进行了下放,让组长帮我检查督促组员的作业。
为了体现组长们的权威,我还给组长们下放了一项权利,就是他可以根据本组成员的表现向我推荐值得表扬和鼓励的同学,发放学校推行的砥砺攀登卡进行奖励。这样做的优势有:
a.用好这项权利,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可以被有效调动起来。
b.不是所有的组长都让人省心,有时他们正是那“漏网之鱼”,这样做也可以倒逼一部分组长提高自律性,做好榜样引领。
c.同学之间学会发现同学的优点和闪光点。有时候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容易陷入惯性思维,而同学的肯定也许可以唤醒一些总也得不到肯定的同学。
5.合理分配时间,把握考试节奏
合理有效的分配考试时间,有时是需要老师进行专门指导的。我们的课没有连堂,一节课只有45分钟。模拟去年的期末试题时,一共四张试卷150分。第一个45分钟学生们只做前三张试卷,分值110分,第二个45分钟做最后一张试卷,分值40分,因为最后的三道大题有难度,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通过阅卷,发现学生们对于这样的时间分配,答卷情况还是比较理想的。正式考试的时候,如果能够这样安排,还能够有30分钟进行整合,检查前面没来得及做的题目。合理有效的分配考试时间,真的很重要,需要学生在一次次考试中摸索,找到自己的做题节奏。
6.竞争比赛永远只是手段,学会知识是目的
通过小组捆绑评价,学生们上课的注意力集中了,讲过的题不能说百分百,至少三分之二的同学能够过关。我在每一次的阅卷过程中明显体会到,讲过的知识点、落实情况都较之前有了大幅度提高。可以说每位同学只要认真去做,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另外,学生们在有限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取得分数的答题技巧也在进步。
竞争比赛永远只是是手段,学会知识才是目的。从期末考试的试卷分析来看,很多题目学生的得分率都在百分之八十以上,甚至有的题目是百分之百。有的家长跟我说,最后这一阶段,孩子很愿意做数学题,除了完成不多的作业之外还会主动刷题。
拿用的标准去练,才能拿练的成果去用。不单单是测试讲评课,无论什么课型,教师都可以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推动和唤醒学生们的内驱力,同时让他们觉得学习数学其实并不那么枯燥无味,在题海里畅游,其实也乐趣无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