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五点多监完场到家,六点多接到单位电话,通知她正式退休。
她做到了站好最后一班岗。
34年前,她第一次站在三尺讲台上,面对学生,声音有点颤,脸也有点烧,在心跳加速中开始了她的教学生涯。
刚开始参加工作,她在农村中学任教,为了上好每一堂课,课前她都做足准备,把要讲的知识全部装进脑子里。手捏一支粉笔就能信心百倍的走上讲台。
她热爱讲台,那时由于身体不好,她有时是忍疼上课,学生就在下面请求:老师你休息一下吧,下节再给我们补。她总是咬牙坚持。有段时间,她生病住了院,就感觉特别想上课,想念那种讲台上的感觉。
九年后,她随着丈夫进了县城,不得不放弃教了那么多年自己喜爱的专业课,到小学任教。
新的学校,加上她不善言谈的性格,显得与新的环境格格不入。她一度拖着病重的身体,上一层楼歇息一会再爬下层,也坚守在教学岗位,默默无闻与世无争的做好本职工作。她的优点是认真,缺点也是认真。在别人眼中微不足道的事情,她却会认真去做。虽然没有惊人的业绩,没有辉煌的成就,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中,磨去了原有的热情,但她做到了无愧于心。
三十几年,让她难忘的是同事间的点点滴滴。
她清楚的知道自己有点“死心眼”。每当结识新同事时,她都显得融合的很慢,等熟悉了又感觉分开是难以忍受的事情。当年离开农村中学时,她没有一点搬进县城的喜悦感觉,要和同事分别和邻居告别,她感觉心酸难过,好长时间都调整不过来,连做梦都会回到那熟悉的地方。
来到县城小学,初进学校时只有十几个班,二三十个教师,到今天五六十个班,200多教师员工,期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她们的办公室也是变了又变。刚进入这个办公室,加上她也只有六人,她总给人傻傻的拎不清事的感觉。病弱的身体,让她养成了甘于平庸,不攀不比的平和心态。
二十五个年头,办公室从小到大,同事进进出出,有高升的,有改变科目的,她一直坚守着。想当年,办公室还是靠煤球炉取暖时,每天她第一个赶到扒开炉子,晚上封好炉子才离开。课间,空闲时,同事围在炉子旁,有坐着的,有站着手伸伸缩缩扶着烟筒的,谈笑风生。虽然办公条件差,格子状的办公桌,趴在上面写字时,稍不注意胳膊肘都能相互触碰到,但温馨难忘。有个场景她终生难忘--办公室的十几个人,各自忙着,静悄悄的。一个同事忽然回头瞅了一遍:“亲人啊,虽然没有声响,但回头一看,你们都在,心就感觉很暖,很充实,这种感觉真好!”
同事不是一家人,但比一家人相处的时间长,比一家人说的话多,各年龄段的人相聚一室,老的感受着年轻人身上的活力,不觉得老;年轻的有想不通的对年长的聊聊,感觉轻松许多。办公室就象是第二个家,能装快乐,也能容纳忧伤,人的一生大多数时间是在办公室度过的,是人生旅程最难忘的一段时光!
人生就是一场聚散离合,告别童年的伙伴,小学、中学、大学的毕业照都展示着一次次离别。走进小学,升入中学、大学又都是一次次新的聚合。这些小小的聚散离合,也都是为一次长时间的聚合做准备,踏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一聚有时就是十几年,几十年,有的直到退休。
聚时欢乐,散时不舍!但自由的感觉很好。
她退休了,自由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