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原创文字集人生百味散文
帝国的缺口-读《长安的荔枝》

帝国的缺口-读《长安的荔枝》

作者: 深谷留风 | 来源:发表于2022-10-03 08:56 被阅读0次

马伯庸的《长安的荔枝》很短,几个小时就读完了。

情节也很简单,为了让杨贵妃吃上新鲜的荔枝,主人公冒着生命危险,拼死一搏,用尽各种办法,终于成功完成任务。

作者将耳熟能详的那首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演绎成了一篇小说。

小说从小人物的视角,展现了做实事、做好事、做难事、难做事等等各种复杂的关系。

主人公冒死接受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之前,没有任何人愿意帮忙;在想出万全之策以后,冒出来一堆人争抢功劳;

很多事情,非一己之力所能完成;但真的朋友也非一己之力所能维持。

很多人难做事是因为规矩多,流程多。但杨国忠说:流程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矩。

有的人好做事,是因为权力永远凌驾于规矩和流程之上。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纷争,有纷争的地方就有争权夺利,因为权力是一切事情的通行证。

当然小说最终的主旨还是比较高尚的。文中借主人公跟杨国忠摊牌时的一段话,揭露了这种劳民伤财的行动背后的隐忧:

“右相可知道。为了将这两坛新鲜荔枝送到长安城,在从化要砍毁多少成树?三十亩果园,两年全毁。一棵荔枝树要长二十年,只因为京城贵人们吃得一口鲜,便要受斧斤之斫。还有多少骑手奔劳涉险,多少牧监马匹横死,多少江河桨橹折断,又有多少人为之丧命?”

高高在上的人物无止境的贪婪,正使大唐帝国慢慢形成无法弥补的缺口。

唐朝的荔枝、隋朝的大运河、秦朝的长城,都是大一统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或典型事例,以小见大,管中窥豹,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可能这世上没有绝对的盛世。如果不时时刻刻想着尽善尽美,兢兢业业,如履薄冰,那么总有一天缺口裂开而不自知。

盛世形成要很长时间,崩坏只需一时。

就像美好的东西总是形成得很慢,但却毁灭得很快。

相关文章

  • 帝国的缺口-读《长安的荔枝》

    马伯庸的《长安的荔枝》很短,几个小时就读完了。 情节也很简单,为了让杨贵妃吃上新鲜的荔枝,主人公冒着生命危险,拼死...

  • 读《长安的荔枝》

    长安回望锈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天宝十四年,年过半百的小吏李善德突然接到一件棘手的...

  • 读《长安的荔枝》

    作者马伯庸在一个徽州文书看到基层小史周德文的经历,从周德文的视角去审视史书上的大事,由此写出了《长安的荔枝》。“一...

  • 读《长安的荔枝》

    作者:马伯庸 >> 既是身临绝境,退无可退,何不向前拼死一搏,说不定还能搏出一点微茫希望。 >> “骨肉恩岂断,男...

  • 读《长安的荔枝》

    只是因为贵妃身边的近侍多了一句嘴,他说他家乡岭南的荔枝鲜美可口,是为了取宠而媚上,亦或是单纯思乡而念及,我们不得而...

  • 读《长安的荔枝》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诗。我小时候读到这句诗时,只觉得画面很美。晨曦中一匹骏...

  • 读《长安的荔枝》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因为圣上的一道御令,底下的人就得为此付出许多。 长安城九品小吏李善德突然接到一...

  • 读《长安的荔枝》

    故事体量不大,一口气读完,确有酣畅淋漓之感。芸芸众生,大部分人都是各自组织里的小角色,所以很容易在李善德身上得到共...

  • 读《长安的荔枝》

    两个多小时就能看完。看到很多人推荐这本书,本以为讲的是历史故事,文绉绉的文字会不喜欢,作者却把一个小官员运输荔枝的...

  • 读《长安的荔枝》

    我原本以为,把荔枝平安送到京城,从此仕途无量,应该会很开心。可我跑完这一路下来,却发现越接近成功,我的朋友就越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帝国的缺口-读《长安的荔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xzs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