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志读书读书写作交流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告诉我关于成长的四件事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告诉我关于成长的四件事

作者: 奕由 | 来源:发表于2018-09-22 23:33 被阅读306次

                                                                                 一

黑塞是诺贝尔文学奖、歌德奖等诸多奖项获得者,他的作品在全球畅销,被成53种语言,译本就有742种之多。

这些都是大家知道的。

如何快速了解一个人在圈子里的地位吗?在我看来最简单直接的办法莫过于听听看同行对他的评价。

在文学史上,有两个人,曾对黑塞赞誉有加。一个是世界大文豪雨果,他说黑塞是浪漫主义最后一个骑士。雨果这里说的浪漫主义是文艺创作的一种手法,主要是体现创作者从内心出发,抒发对他心目中理想世界的追求。其实雨果这里所说的主要是黑塞在艺术上深受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另一个赞誉黑塞的人,是同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托马斯·曼,他说黑塞代表了一个古老的、真正的、纯粹的、精神上的德国。咱来想想看这句话,代表了精神上的德国。一个人,一个作家,要到什么水平,才足以代表一个精神上的国家呢?

黑塞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残酷的现实让黑塞的浪漫主义之梦幻灭了。现实的世界无力改变,他就去建造一个精神王国。他创作了许多具有深度的心理小说,一度在美国青年中形成了一种流行文化,让许多青年找到了精神家园。由此可见,说黑塞是一代人的文学偶像,一点也不夸张。

讲到这里了,有人可能会想,哎,同行夸他,也有可能是他人缘好啊,会混圈子嘛。如果你对黑塞的实力依然感到怀疑,来听听我下面这个故事。《德米安》的出版,有一段传奇的经历。这本书其实是在1919年出版问世,当时这部作品作者署名一个陌生的作家——辛克莱,也正是现在小说主人公的名字。但是这本书一经出版,一夜成名,在社会上引起强烈震动。唯一能与之相提并论的是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直到这本书的第17次出版的时候,这才暴露真相。署上作者本人名字:黑塞。

许多人都感非常震惊啊!为什么一个已经有一定地位的作家出版一本书不愿意署自己真名呢?在大众看来,赫尔曼·黑塞是一个精神理想探索者,擅长分析青年心理状态,而在这方面这部小说堪称典型。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在黑塞很小的时候,他曾说过“要么成为诗人,要么什么都不是”。在这离奇的事件背后,到底有什么深刻的原因呢?写了小说,都不愿署上自己真名。中年的黑塞为何发生创作上巨大的转变,背离儿时的理想,不继续做一个浪漫梦幻的诗人?这一切的事件背后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是精神分析。

在黑塞的一生的85年里,见证了沧海桑田,他出生时德国才统一,他走的时候德国分裂了。他目睹了两次世界大战。这样的青春和岁月,也许诗歌再也无法完全的表达他的彷徨和孤独。就在一百多年前,(黑塞写此书时间大约在1916-1917年),欧洲战火四起。他写下了这部中篇小说《德米安》的时候,正同时在一家医院从事德国战俘的救济工作。黑塞当时几乎家破人亡,妻子离异,儿子病故。他快要濒临精神失常。在当时的处境下,一个成名作家用一个不为人知的笔名“辛克莱”来写作也是可以理解了。

提到《德米安》,我们不得不说到的一个人就是荣格。关于荣格,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两件事,一是,他是心理大师弗洛伊德的徒弟,他们后来因为性格不合吵架,两人决裂。二就是,荣格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系统提出人格类型的人。什么是人格类型,就是我们今天有时候评论一个人:“唉,他这个人真内向,话不多”,这里的内向、外向等就是最初的人格基本类型。荣格的人格类型理论,形成了人格分析理论的核心。

为什么说《德米安》这本书跟荣格有密切关系呢?一百年前的秋天,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已到不惑之年。就是我们在之前提到的妻离子散等一连串的不幸事故和不间断的心理压力使黑塞深受抑郁症的折磨,于是,他找到荣格的学生那里接受心理分析,也是这时与荣格开始交往。

此后,黑塞陆续写出他文学创作生涯中最好的作品。《德米安:彷徨少年时》正是在这之后一气呵成。

荣格对黑塞也很热情。在1919年的一封通信中,荣格对黑塞邮寄《德米安》给他表示了感谢,并且指出书中部分内容呈现出黑塞所领悟的心理分析的意义。荣格说:“读你的书,就像在暴风雨的深夜,感受到了灯塔的闪耀。”在这封信中,荣格称自己本来就认识“德米安”,他可以为黑塞提供更多的有关“德米安”这个人物形象不为人知的秘密。受荣格的影响,黑塞的写作实现了从对外部的感知到内部自省的转变。这样一部巨著由此诞生。

                                                                            二

回到这部小说的主题之中。在大家读这部小说之前,要区分两种现象:自我知识与自我意识。

自我知识,是关于自己的心智状态的知识。例如,自己当下的经验、思想、愿望、信念。比如,“我想喝柠檬水。”

自我意识,是识别自我的能力,就是能够把自我区别于其他东西。而黑塞,将引导我们走入的是人的自我意识。一个人内省的过程是非常个人、私人的行为。除非你自己邀请,任何人不能干预。想想这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小说《德米安》讲了这样一个主题,按书中的句子来说,就是“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那么,怎么才算认识自己了呢?很多人并不真的明白。我们今天要讲的这部小说《德米安》,正延续了“认识自己”这一经典主题。

《德米安》与其说是小说,倒不如说是启示录式的散文。记录了辛克莱从少年到成年直至充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炮灰的10年精神生涯。我们翻开作品第一页,看到黑塞用主人公的自白点名书的主题,他说:“我不过是想按照内心的愿望去生活,怎么就如此艰难呢?”他用本人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记录了20世纪的欧洲,一个人的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被扼杀的过程。

成长必须走过的第一个阶段:认识到这个世界的复杂性。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体会,有许多小说家写作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扮演神的角色,他们似乎全知全能。而在我今天讲述的这部小说却不走寻常路,作者似乎也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在这部小说中,黑塞他是一位亲切的作家,他将自己的身份退隐在文本之后,他和我们一样,跟随着人物的遭遇而惶恐、紧张、好奇、失落……在整部小说之中,与我们一起期待着人物的蜕变。

德米安,转学和辛克莱一个班级,并且成为朋友,后来影响辛克莱很深的人。你能够想象吗?某一天,你遇到了一个人,这个人说不上多好多坏,但是你的生活从此完全不一样了?

辛克莱生活在一个光明的世界里,他在拉丁文学校读书,市长和林场主任的孩子与他同班。怎么来总结这个环境呢?就是优越。这个小男孩他生活在一个优越的环境里,他的世界原本充满愉悦、温暖、安全。男孩也自以为自己的生活优越而又规律,自己的人生将以父母为榜样,一直这样生活下去。可是有一天,一切突然不一样了。

故事是这样的:辛克莱和小伙伴儿一起在家附近闲逛遛弯,遇到了酒鬼的儿子法兰兹。几个小男孩嘛,没事就开始闲聊了,吹嘘自己的小英雄往事,还有做过的了不起的恶作剧。辛克莱心想啊:自己不能输给别人啊,一向都是别人有的他都有,别人没有的他也有。这回岂不是要在小伙伴面前跌面儿了。于是,他就开始琢磨着。咦!灵光一闪,他编造出到一个大事迹,边得意边和几个小伙伴讲:某天夜里,月黑风高,他和同伴溜进了磨坊的果园,偷了满满一袋的上等的苹果。为了让同伴了相信,辛克莱把这个强盗故事演的绘声绘色。本以为这样说完小伙伴们都该对自己另眼相看佩服不已。

万万没想到,坏男孩法兰兹以此威胁辛克莱,必须给他两马克,否则就将去向磨坊主人告发他偷盗的事。辛克莱此时是进退两难,有苦难言。两马克,折合人民币20多块钱。在一八八几年,对于辛克莱说,是一笔不小的钱。他既不能承认自己的撒了谎,又没有勇气告诉父母自己被人威胁,只能独自卷入陌生事故的潮水之中,饱受威胁,充满了恐惧。

这在辛克莱整个童年里都是一个重大的事件。从那时起,他和充满秩序的家中显得那么不和谐。他每天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

苦难的日子总会有到头的一天。如果说,每个人生命里都会出现一个拯救者。那么帮辛克莱脱离苦难的拯救者正是转学生:德米安。至于德米安做了什么,书中没有写。但是,在后文有透露,德米安说服了法兰兹。辛克莱,从此摆脱了法兰兹的威胁。而德米安,成为了让辛克莱又抗拒又爱慕的一个人。小说写到这里,前两部分的主要情节也就写完了。

从辛克莱的眼中,他通过一个突然闯入的坏孩子“法兰兹”,看到了两个世界。一个是家中的世界,一个是外面的世界,也许充满未知,喧闹、刺耳、阴森与暴力,也许是一个鲜明的世界,充满活力,散发迷人的芬芳。

黑塞,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上有珍贵的、无与伦比的人,但是这世界上也有许多并不独特、出色的人。他们都同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且,一起构成了这个复杂的世界。

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上,没有人能真正读懂一个人,每一个人都很孤独。听到这里,你有没有和我一样想起一个人来。没错!就是尼采,读黑塞,很难让人不想起尼采来。如果说人类史上要数出来10个最伟大的哲学家,那么其中一定有一个就是,尼采。当然也没有人比他更疯。我来给大家分享一句话大家感受一下。“假如这个世界上有神,我怎能忍受我不是神,所以没有神!”哈哈,是不是很燃。尼采说“上帝已死!”上帝无法成为人们的终极目的。人类没有了上帝,才会找到自己的可能性。

这个世界是两面的、复杂的。每个人的心理也是同样的复杂,那些彷徨失序、冲突挣扎无法为外人所知,却真实的存在于我们的心上。而这种复杂,既是痛苦,也是才能。我们每个人只有在认清自己复杂的心理真相之后,才能与自己更好地相处。

因此,成长的本质不是提高,而是变得复杂。认识到这个复杂的世界之后,一个人才可以出发,开启一条探索自己的道路。

                                                                                 三

为什么面对困难人们反而更加坚定?目标除了让人成为朝圣者一样,让生命充满色彩与神秘感,还有没有其他的意义?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目标的意义。黑塞在这里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说是有一种夜蛾,雌性少,雄性很多。夜蛾为了繁殖,必须是雄性让雌性受精,然后产卵。自然科学家常常做实验,如果你手中有一只雌蛾,那么就会有许多雄蛾不远千里在夜里寻过来,甚至可以飞好几个小时!因为目标坚定,雄蛾练就了敏锐的嗅觉。德米安想说的其实是,我们将意志坚定在某件事上,就可以更快的达成目标。

黑塞想要强调的正是,人活着要拥有目标,而和尼采所说的人的精神三境界中的第二境界不谋而合。尼采在他的书中说过,人的精神有三种境界:骆驼、狮子和婴儿。第一境界骆驼,忍辱负重,被动地听命于别人或命运的安排;第二境界是狮子,把被动变成主动,由“你应该”到“我要”,一切由我主动争取,主动负起人生责任;第三境界是婴儿,这是一种“我是”的状态,活在当下,享受现在的一切。 这里的我要,就是目标,我要奋斗自己买房,我要在2018年做到公司业绩NO.1。我要站在世界的最高处,让所有人都看到我”,目标没有大小对错,有了目标,人才开始主动负起人生责任来。

而说到,人生目标,绕不开的一位心理学家就是阿德勒。这位大师可以说是心灵鸡汤界的大BOSS了。他认为追求优越感是人的通性,所以自卑感是让人变得更好的动力源泉。只要你敢想,你就还有翻身的机会!阿德勒是与弗洛伊德齐名的心理学大师。然而他俩之间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弗洛伊德重视过去的作用,而阿德勒更强调未来。他曾说过,促使人类作出所有行为的,恰恰就是人类对未来的期盼,而不只是过去的经验。阿德勒非常重视引导人们设立目标实现人生意义。阿德勒的原话是这样说的,“关键是要了解每个人各自不同的情况,及每个人不同的生活目标。促使自己超越现状,以此来克服现实的缺陷和困难。如果没有对于目标的意义,个人的活动将失去全部的意义。”

在辛克莱的世界,童年正在瓦解,人渐渐长大,他猛地发现自己处在一个极端孤独的冷酷异境。而随着人生目标的出现,人才能逐渐吞噬这种孤独感,和自己真正和解。

                                                                         四

辛克莱开始踏上寻找自己的使命的征途,这就是小说告诉我们的第三个方面内容,也是小说最能唤起我们情绪的一部分。在成长之后,逐渐形成自己独特想法的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件事那就是:接受分离。这是生命永恒的主题。

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经历着分离。婴儿离开母亲的身体,成为了一个崭新的生命。而在此之后,人的一生中,总会经历很多次分离。每个人迟早会走到与他家庭,包括他的父亲、母亲、老师分离的点上。这个过程中必定会感受一些寂寞。

他给辛克莱写了一封小信,信中写了这么一段,我给大家念一下:

鸟奋力冲破蛋壳。这颗蛋是这个世界。若想出生,就得摧毁一个世界。这只鸟飞向上帝。这个上帝的名字是阿布拉克萨斯。

“鸟奋力冲破蛋壳”,鸟冲出了,蛋壳破裂,其实寓意正是分离。

《德米安》里这个小鸟破壳而出的故事非常出名。黑塞想要借这个隐喻告诉我们:我们努力冲破外面的世界,找回自己的本性,才能得到一点点自由。

成长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人要获得什么,就会牺牲某一部分东西。

少年辛克莱远离了自己家庭,背叛了自己童年的信念。辛克莱以前读的是神学,在国家考试前夕,他离开了这个学科。离开之后的他想成为一个音乐家,想得到一个小小管风琴师的工作。

之后,辛克莱便主动接近管风琴师。在辛克莱与管风琴师的一次交流中,他无意间发现了自己的心声。管风琴师不支持强调个体的差异、特性。他认为,每个人都背负进化的家谱,在我们的心灵之中,拥有着所有居住过的人类心灵的一切。即使人类只剩下一个孩子,没有受过教育的孩子,他也可以找到一切方法习得这一切。辛克莱立即反驳了他,他说:“个人的世界在哪里?假如我们本身已经具备了一切,我们为何还要努力追求?”

管风琴师想要努力恢复这个世界,让世界变得完整。而辛克莱,想要找到自己的一条道路。可是至少有一点他们是共同认同的,那就是:我们每一天都必须重建我们的内心世界,否则我们将一事无成。

分离,是生命永恒的主题。即使是最善良的人也不可逃脱。而这种分离之上,大部分人都无法忍受寂寞的煎熬。于是不久又再度与他人建立联系。

辛克莱和父母所创造的“光明世界”分离,又和自己追随的管风琴师分离,他为此感到难过,但他又深知这一切不可避免。而在这一次次的分离之中,“彷徨少年”的自我之路,却渐渐清晰了。

                                                                       五

小说的最后一个重点内容:是什么阻止了我们成为自己?

作家贾平凹曾说:“人最大的任性即是不顾一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只有这样,才可以说,我这一生不虚此行。”为什么我们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过呢?

其实,我们无法成为自己,是因为我们不相信自由意志。第一种情况就是我们生活中还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没有发现自身拥有的自由意志。不相信自由意志的人无法成为自己。自由意志说的是什么?就是指,拥有自由意志的人有行为选择的自由。我们的每一个行为是由我们自由的意志所带来的。思想只有在生活之中付诸行动,才有价值。不信仰自由意志的人,不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和改变自己的行为。

因为不相信自由意志,他们在人生的各种抉择之中,优先考虑先天、原生家庭、环境等因素,来做出自己的决定,而不是出于自己。

所以,指引一个人的不是他人,不是社会的约定,正是他自己。辛克莱一度视德米安为引导者,但一直在怀疑和抗拒。为什么呢?因为黑塞对德米安本身也不是完全认同。但这又是为什么呢?我给大家来讲一下两个原因。第一点,可以从辛克莱画的画像看出,辛克莱在学校遇到了一个自己爱慕的女孩,并决定把她画下来。一开始辛克莱认为他画的画像就是是他命运的画像,画像从像辛克莱爱慕的女孩碧翠丝到德米安再到,德米安的母亲夏娃夫人,而最后,画像呈现的,其实是他自己。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复制另外一个人的人格。每个人都要去努力追寻属于自己的完整的人格。而第二点原因,就是黑塞所没有赋予“德米安”,也正是辛克莱一直苦苦追寻的:自由意志。在文中,有刻意提到这一点,德米安说:“因为我们没有自由意志,一个人无法得知自己要做的是什么,我们也无法让别人想象我要他做的是什么。”所以,德米安是缺乏自由意志的人。只有辛克莱找到了它。

无法成为自己的另一种情况,就是固有思维引发的一种自我的耗竭。可以把这里的固有思维理解为童年或是原生家庭中,我们被迫接受的思想。成长在光明世界的辛克莱,他习惯了家庭带来的保护,隐藏了真实的自己。在家庭的环境之中,他乖巧,整洁,有良好的习惯。每天早晨要唱赞美诗,每年会庆祝圣诞节。他接受了这一切,这种毫不费力的生活方式,也接受在这种生活方式下的自己。这种适应,让他一点点消耗自我。因此走出这个环境时,辛克莱开始撒谎,吹牛,甚至效仿那些粗鲁的行为,这是出于他的本意吗?我们无从得知。但是这些行为与在家庭中的他大相径庭。他活在被恶人法兰兹的威胁之下,其实他恐惧的本质是他无法与自己相处。因此后来他追随管风琴师、德米安之时,他经常会无意识的又回到童年相同的恐惧、黑暗之中。他终于发现,他在无法做自己的时候,他常常会感到如此的恐惧,如此的疲惫不堪。

尽管如此,辛克莱依然感激和管风琴师皮斯托利斯、和德米安,以及和夏娃夫人在一起的时光。但是他清楚的知道,在他内心支持他的不是他们的聪明才智、他们的知识、特长。让他真正感到满足的,是他内在的进步。他越来越信赖自己了,能感受到自己的思想和灵感,他喜欢这个充满力量的自己!

前面,我给大家讲述了不能成为自己的两种情况。接下来我要说的最后一种情况是如果你执着于理想的自我,也会让你无法成为你自己。一个孤独彷徨的人若是被另一个人吸引,极有可能的是看到了理想的自我的存在,他会从这个人身上看到更多的东西来。辛克莱透过一张脸,一个神情,他看到德米安的沉静专注,以及狂热理智,他将他视为引导者。不停地探索,许多年后,他在镜子里看到了这样一张完全相似的命运图像。他完全像德米安了。应该说他终于挣脱了德米安,找到了自己的完整的人格,成为了自己。

回到现实之中,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我们是否有这个信心和信念去完成这个探索呢?我们常常这样想,等我成为那个更好的自己的时候,我是不是就认识了自己?为了成为想要成为的人,我们往往会创造出许多虚无缥缈的理想形象来。如果寄希望于未来,往往会导致永远处在一种等待的状态之中。而且,这样时候的自己,大多数时候糅合了外界对自己的期待,而幻化出一个理想的自己,将真实的自己的抛弃。容易妥协,也难以坚持,最后必然会走向放弃。黑塞坦露自己的童年往事,剖析自己的恐惧,写这一切的故事、疯狂和梦幻,就是为了告诉我们:追寻自己的道路充满荆棘,但是一定值得。

相关文章

  •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告诉我关于成长的四件事

    一 黑塞是诺贝尔文学奖、歌德奖等诸...

  •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读书笔记

    ——· 关于本书 ·——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讲述了一直被家庭呵护的主角辛克莱,遭到学校混混霸凌,成长于光明世界...

  •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

    我所渴求的,无非是将心中脱颖而出的本性付诸生活。为什么竟如此艰难呢? 我并没有以激烈的抗争方式告别父母和他们的世界...

  •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

    人生就是一条通向自我之路,不断尝试,辨明迷途。从来没有人能够成为完全、彻底的自我,尽管如此,每个人都在努力尝试,或...

  •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叫德米安的人。他从十岁到大学毕业之后选择从军之间,这个时期心理变化、生活经历等等。他是...

  • 读《德米安·彷徨少年时》

    本文参加内蒙古科技大学读书感悟投稿活动,本人承诺读书感悟为原创,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 年少时,我们总幻想着能够被...

  •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一)

    这是黑塞的一本半自传体的小说。小说主要讲述了少年辛克莱的成长过程。在他彷徨孤独的成长期,德米安是他的引路人和精神伴...

  •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书摘

    >>我不能自诩洞明世事。从过去到今天,我一直是一个寻觅者,但我已不再寻求于星辰和书本之间,而是开始聆听自己血液的簌...

  • 《德米安》与我的彷徨少年时

    很多年前,网络论坛刚刚开始盛行的时候,我曾看到过这么个讨论:“睡醒后看到什么事情最开心?” 有人回复道:“最好不过...

  • 彷徨少年时

    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因为《wings》专辑,名为《德米安:彷徨少年时》。 德米安的故事从少年辛克莱懵懂的感受到光明和...

网友评论

  • 努力的北风味:作者真的满腹经纶呢,人物都用了这么多,该向你学习:blush::blush:
    奕由:@路遥知马力丫 客气了,知无不言:stuck_out_tongue_winking_eye:
    努力的北风味:还请大佬多指点呢
  • d70747eb5b78:我是高二时读的,因为我的语文老师向我们推荐了这本书。当我在宿舍翻开来看的时候,一下子就被黑塞充满理性的文字吸引了,几乎是如饥似渴地读完了。那时我就知道,这是一本人生之书,任何时候翻开任何一页都可以读的书。
    奕由:@唯己之心 有道理
    d70747eb5b78:@奕由 迷茫的青春是需要这种书来解惑的😂
    奕由:@唯己之心 :+1:说明你理解能力很好

本文标题:《德米安:彷徨少年时》告诉我关于成长的四件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ycf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