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完全不等于智慧,也完全没有办法转换成智慧
今天看李欣频老师的书,看蒋勋老师的书,里面共同提到说现在的人太喜欢拿来主义了。
看到好的视频就喜欢说,你拷给我吧;看到别人在看书就喜欢问,能不能给我列一个书单;看到别人的观点好就喜欢想,那我也copy一下……但是这些别人的东西,拷贝到了你的硬盘里,放到了你的书架上,写到了你的文章里,这些东西就变成了你的吗?不是的,如果不去让它们变成自己的东西,那它们就永远是别人的知识,而无法成为我们自己的智慧。
少去问是什么,多去问为什么,然后学会自己去寻找答案。
二、一切都在商品化
最近上映的电影《悟空传》改编自同名小说《悟空传》,作者感慨说,但是他写《悟空传》的时候,只是因为闲来无事,每天自己在网上写的东西,结果没想到就成功了。而现在的网络小说呢?要求日更,要求字数,成为了文字的堆砌,没有了质感,更少了纯粹对文字的热爱。
是呀,一切都在商品化,商品化的东西容易变了味,容易让人反感,容易变得不纯粹。知识变现的时代,大家都在焦虑自己什么时候也能商品化。
今天有个小伙伴问我说,看到沈阳行动派活动做的很好,能不能给我一点建议,我该怎么做活动呢?
我问她说,你想做什么样的活动呢?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活动呢?
她说想做读书会,因为好多人都在做。
我挺惊讶的,劝她说,你的自我介绍里面写你擅长的是画画和设计呀,更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为什么要做读书会呢?
她说,那我该怎么办,我想成为一个组织者,而不想停留在一个参与者。
我帮她分析了一下,想要成为组织者就要有影响力,那么怎么做才能有影响力呢?就是要把自己的天赋发挥到极致,先做好自己能做的事。先做事才有故事,产品打磨好了,自然容易成为爆款。大家都想要树立个人品牌,都想尝试变现,但是我们更应该问问自己,我真的准备好了吗?很多我们看到的牛人都是积累了很久才成为牛人的,不要急,我们慢慢来。
三、人真的应该常常在镜子中面对自己,思考自己的可能性
你上一次照镜子是什么时候呢?有没有好好的看过自己呢?是不是对自己都很陌生呢?那真是太可怕了,你都不知道自己是谁,更不知道自己会有什么可能!
我们该如何认识自己呢?
给学生上成长发展指导课的时候,我给学生讲MBTI、讲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我曾试图用这些工具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后来给学生做心理团体辅导,用了游戏力的技术,让学生在游戏中认知自我;再后来去助课“致成长”的课程,知道了可以用舞动治疗的方法去帮助别人认知自我。
所以,在办公室里设置咨询坊和辅导室又有什么用呢,哪个学生会跑过来说,老师你给我把把脉,看看我有没有病呢?也许以后的咨询可以更多样一些,更有趣一点,把学生内心深处的东西引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