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是建立在需求之上,如果需求获取阶段出现问题,那么最终发布的产品也会和最初设想的有很大差别。如何获取需求,我们可以通过定性和定量两种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明确产品需求的本质
定量分析:通过大体量的数据对需求进行分析以及判断
常用的实践方法:
1、行业调查报告
2、用户访谈
用户访谈的目标
尽量在产品使用场景下访谈
避免按照设计好的问题提问
开放式问题与封闭式问题相结合
关注目标而不是任务
用户不是设计师
鼓励用户讲故事
避免诱导性提问
真需求&伪需求
3、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流程:发现问题,明确目标→设计调查问卷→投放渠道选取→手机与分析数据→输出报告
4、竞品分析
用户体验要素法: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
用户、功能、数据法:
用户分析:对产品的用户群体划分,核心用户,主流用户,大众用户以及用户比例构成;
功能分析:对产品的核心功能以及主要功能进行分析,为新产品的功能设计或优化提供参考;
数据分析:对产品的整体数据,数据趋势以及功能数据进行收集对比,用数字说话;
用户画像
概念:用户画像是我们将获取的需求进行整理,将需求与目标用户相结合从而形成了一个具体的“人物”,为这个人物附加了一定的属性并且构造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用户画像包含的要素:
用户的基本属性,如:照片,性别,年龄,职业,居住城市,教育背景以及和你产品有密切关联的基本信息;
用户特性,基于产品的用户介绍,即围绕产品的用户描述;
用户目标,即用户为什么使用你的产品;
用户故事,给用户一个使用产品的场景,明确用户在什么情况下会使用这个产品以及用产品做什么;
用户画像要点:
用户画像更关注用户的目标和行为模式,我们将不同目标、行为和观点的用户划分出来,构建了用户画像。一个产品的目标用户群体可能划分成几大类,那么针对每一类的用户群体都要构建一个用户画像;
用户画像并不是某一个具体用户的缩影,用户画像应该代表一类用户特点;
需求列表:
通常包括

需求决策三要素:
需求是否可实现
需求是否满足核心用户需求
需求是否满足产品的战略目标
需求决策方法论:
1、紧急重要四象限法:

2、KANO模型法:

KANO模型是东京理工大学教授狩野纪昭发明的一个需求分析法,以分析用户需求对用户满意度为基础,对需求进行优先级决策。
必备型需求:用户认为产品必须有的属性和功能。如果没有,用户不满意,如果有,最多满意,无法形成惊喜;
期望型需求:不是必须的属性或服务,但是他们希望得到的功能。在市场调查中,用户谈论的一般都是期望型需求;
魅力型需求:提供给用户一种完全出乎意料的产品属性或服务,给用户以惊喜,提高用户对产品的忠诚度;
无差异型需求:无论提供与否,用户的满意度不会改变,用户不在乎;
反向型需求:用户没有此需求,提供反而会导致用户满意度下降,在需求中如果发现反向型可以直接忽略;
优先级:必备型>期望>魅力>无差异
3、其他
如专家团队决策法,A/B Test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