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一张肖像
家有小孩的应该都有过这种经历,孩子在和大人沟通时,经常采用一些激烈的形式,比如哭闹,来达成自己的诉求,尤其是两三岁的孩子。这些行为常常被大人误认为是不乖、倔强或者无理取闹,很是头疼和无奈。
就我个人的观察和经验来说,其实很多时候,出现这些情况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三岁前的孩子正处于学说话的阶段,还不会或者不能准确表达自己造成的。所以,帮助孩子学会正确的表达,对改善亲子沟通非常有帮助。
分享下目前我觉得自己做得比较好的一点,就是在合适的时机教会好好说话。合适的时机,就是在特定的场景中,好好说话,就是要说话明了,准确,有礼貌。具体怎么说呢,我大致分几种情况来讲。
直接说出要求
两岁半以前,闺女想吃酸奶的时候,总是不直接说明(她会说),而是用手指着冰箱,嘴里喊着“妈妈妈妈”,然后把手放进嘴巴里,哼哼唧唧起来。
每次都需要我猜:“想吃酸奶吗?还是想吃饼干?还是想吃水果?”说错的时候她就不高兴的喊:“不要吃饼干,不要吃水果。”说对了小脸马上笑成一朵花,声音也变得很欢快:“是,吃酸奶。”
这时候,我就不会马上拿给她,而是蹲下来告诉她:“你要说,妈妈,我要喝酸奶,不要哼哼。来说一遍,妈妈拿给你。”等她大声的说一遍,我就大大的夸奖她一下:“对啦,就是这样子说的,说的真棒。好,妈妈给你拿。”
这个过程并不会很顺利,碰上她情绪不好的时候,她是怎么都不会说的。但我还是会反反复复的让她知道,一定要说出来妈妈才知道你要吃什么,才能很快拿给你。
现在,她要吃什么基本不会再哼哼唧唧了,都是直接告诉我。只要要求合理,我总是会很愉快地满足她,并且会小小的夸她一下。
明确表示拒绝
以前闺女吃饭,不想吃了就开始玩碗里的饭菜,拿勺子挖来挖去,小手抓的满手油,餐盘上一片狼藉。我问她:“你还要吃吗?”
“不吃了。”
“不吃就下来去洗手,不能玩饭菜。要告诉爸爸妈妈,我吃饱了,不吃了。”
这个学的很快,现在吃饭,给她夹菜她会说:“够了够了,不要夹了,吃完再夹嘛”,“我不要吃肉,我要吃土豆”。有时她吃完后,妞爸又夹吃的给她,她就会拒绝说:“我不要,我吃饱了。”
出去玩的时候,也敢于拒绝:“这是我摘的叶子,不能拿”,或者“我不要蹦,会摔倒的”。
最近这一个月,她特别喜欢用这个“我”字,听起来很有底气和自信。
说话讲礼貌
小孩子说话总是比较直接,直达目的。在寻求大人帮助时,用的基本上都是命令句,“把碗拿过来”,“抱我坐”,“把桌子拿开”,大人反映稍微慢一些,她们就会发脾气。特别是当她重复了好几遍,大人还没回应时,简直要被气坏了。我闺女是个急性子,刚讲的这些情况经常会出现。
我觉得,在这个时候,就是个教孩子礼貌用语的好时机。因此,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尽量用平和的语气和她说:“你要说,妈妈,请帮我把碗拿过来。不然,妈妈不知道你要谁帮你拿碗啊。”
同样的,她说一遍就要表扬一下,给她正面的鼓励和认可,让这些话慢慢的进入到她的语言系统中。
目前表现最成功的就是每次帮她洗澡时,搓完沐浴露,她都会笑眯眯的叫我:“妈妈,请帮我拿一下杯子。”我都会高兴地去拿:“好嘞。”有时还会告诉她要说“谢谢”,我再回“不客气。”哈哈,俩人感觉都挺好。
学点新词汇
特定的场景,教孩子学特定的词汇,效果常常事半功倍。
比如有次,我俩去超市,闺女手里拿着顶帽子,边走边四处看。一个没留神,被一个下水道井盖绊倒了,脚踝上蹭破一点皮,痛的哇哇哭。
我赶紧抱起她:“是不是很疼啊,妈妈抱抱,帮你揉一揉好不好?”她边哭还边说:“绊倒了,疼”,眼睛不时瞅瞅绊倒的地方。
等她情绪缓和一些后,我就告诉她:“走路的时候,不要东张西望”,边说边摇晃着头做样子给她看,“要往前看着路,不然就会摔倒的。”
“东张西望”这个词,她马上就记住了,以后每次我提醒她看路的时候,她就会接过来说:“不能东张西望,会摔倒的。”
同样的,玩象棋的时候认识了所有的棋子,看表演的时候知道了腰鼓,喇叭和笛子,玩健身器材的时候知道了每种器材的名字。因为这些词常常是通过直接的生活经验学会的,所以认识就非常深刻,记得也牢。
以上,纯属个人的一点小心得,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和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