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来,学习《圆》这一单元。课上得都挺顺,课本练习完成得还算可以。然而,单元测试,那是哀鸿遍野,惨不忍睹。
老师很卖力,有些孩子很努力,还有些家长也很尽力,然而一考试发现对有些孩子来说,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力气。
如何来帮助孩子学好《圆》这部分知识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打算帮助孩子学习,先要了解学习的对象。
《圆》这部分涉及的基本知识有:
1.圆的基本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特征以及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圆的画法及对称性。
2.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正确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并能根据实际正确求出圆的周长。
3.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出圆的面积。
4.初步认识弧、扇形和圆心角。
当然,其中的知识要点在微信群多次发过,要求孩子们在微信小组群人人过关。当然,直到今天,还有部分孩子没有过关。作为老师,因精力、时间有限,家长不作为不给力,有些孩子只能是爱莫能助了。
基础知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为进一步学习提供了可能。稍复杂的综合性题目,孩子之所以不能顺利解决,问题正是出在这里。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作为家长,不妨经常性用微信小组群里的问题提问提问孩子,帮助孩子夯实基础。
这部分知识,孩子学周长的时候会解决周长问题,学面积的时候会解决面积问题,但是周长、面积放在一起,孩子立马懵。什么原因?不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只是生搬硬套,机械练习。根源又要追溯到三年级学习时,对周长和面积这两个重要的基础概念的理解程度。这就是数学,后面学习的知识与前面学过的知识总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六年级的孩子了,仍不能建构起三年级就应建构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为了帮助孩子们正确理解周长的意义,我要求孩子们在求组合图形周长时,要先把图形的一周描出来,然后分析看有哪些部分组成,最后看能否拼在一起,化零为整,进行转化优化。
这部分难点,除了对周长这个概念孩子理解困难外,还有一个就是面对组合图形,多数孩子会感觉无从下手。怎么帮助孩子,突出组合图形的“重围”呢?你的孩子可能在用错误的方式学习数学,作为想帮助孩子的家长,必须要知道:数学是研究“关系”的,是研究数量关系、图形关系等。因此,当孩子感到百思不得其解时,不妨提醒孩子:数量之间的关系、图形之间的关系,正是思考的突破口。
有个词叫“纲举目张”,什么意思呢?纲:鱼网上的总绳;举:提起。 把大绳子一提起来,一个个网眼就都张开。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带动其他环节。抓住数量关系、图形关系,往往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数学就是锻炼思维,发展思维的。当我们抓住了关键,每一步就要从数量之间的关系、图形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逐层推进,每一步考虑清楚再思考下一步,犹如抽茧剥丝,往往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当孩子掌握好了基础知识,又能从数学的本质处、关键处思考,去理清数量关系、图形关系时,就能推理出问题的正确答案了。
如果孩子仍理不清关系怎么办?那多是孩子思维发展没达到形式运算的阶段,千万不要以为讲一遍,讲两遍孩子就会了。如果有那么简单的话,那就不需要学校了,不需要老师了。这就需要根据孩子的情况,或者画图,或者和孩子一起动手操作去探索其中的数量关系。情况千奇百怪,需要区别对待,这里只能提供一种指导思想。
最后,还想说的是,熟能生巧。对于易错、易混题,必须进行适量地强化练习,才能实现知识的自动化。
以上,是本单元学习时,如何有效指导孩子的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