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一眼日历,竟有二十多天没正经地写点东西了。阳春四月里的空闲与悠哉,或许不是真正想要的——但真正想要的东西,又在什么地方?还是需要不断去浇灌,等冒出了芽,方知立足的点?未来虚无的观点在这儿占据了数不尽的时间,回首望去,原来抛弃初心和被初心抛弃的感受如此触目惊心。首先是初心的一再动摇与考虑再抉择的必要性;其次是无法忘却自己的理想,却看到一次又一次违和的现实。很多时候很难不想起托翁的话,“所谓的战争与和平,都充满了虚伪、谎言、欺骗与弱肉强食”,深感它带来的背叛。便也选择了虚伪,也满嘴鬼话,甚至助纣为虐,即便内心还是异常谴责这种行为。
十有八九是个人顺势而为的思想出了毛病。毕竟每当逆流而上时,单薄的木筏总是被洪流冲击得七零八碎,随之畏缩,失去了自己的看法,不想去表达自己的意见,自我表达的能力和主动权利也逐渐地被日削月割。每每浏览平台上的资讯和看点,倒不会像以前那样大呼刷新三观,然而却变得人云亦云,失去了自己的考量。仿佛是一块万能海绵,在“随和”的加持下,无论精华,也不论糟粕,一股脑塞进去。后果可想而知,无尽的膨胀,腾挪不出足够的空间留给“心灵的净土”——那里装载着所谓信仰,所谓执念,所谓“爱”。按下二十多天的暂停键,去立项、去开发、去执行、去评估、最后上线,干点实事,获得慢下脚步的机会,专心致志于一件小事,虽然很累很累。
不少认识的人,上至老师亲戚,下至朋友同学,不止一个人,也不止一次亲口告诉自己,待人热情好端端的,在一段时间后就消失无踪:他们有的批评、有的困惑,甚至有的失望。说来讲去,还是被动的性格使然,当记起或是又有人当面提起这些话,总忍不住觉得好好笑。在个人看来,对于人际关系过度敏感大抵是不好的,早晚伤人伤己。何为朋友?一起晒晒太阳,平淡地聊聊天,安静地泡茶喝茶,时不时相互评议足矣。奢求热情的热情, 往往要付出更多,当然也更难。话是如此表达,但身处大中华语境,鄙人还是不会也不建议真正那样去做。习惯了自己倒逼自己和受外部因素影响,就难免出现上述情形,而又厌恶流于形式的表达,出现了“吃力地敷衍”看似正常而又不符逻辑的矛盾。
认真看待每一件东西久了,都能遇着相冲突的各个方面。都说遇着矛盾,把握矛盾,矛盾运动推进事物不断向前发展;若是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为什么人们不去直接解决矛盾?把新旧矛盾都给解决了,亦何尝不是种进步?问题可能就在于“都解决”的实践难度以及“都解决”之后,一切似乎便陷入了“无矛盾”的绝对化,而至于“无矛盾”能否推动发展变化持续下去的命题是否成立,还有该命题成立后的答案,确实难得而知。像在几乎在所有竞技型体育项目里,特别喜欢身体对抗,特别在没辙便进入“缠斗”,趁对方精力下降或注意不集中而取胜。如今,冰冷冷的现象和道理摆在眼前,希望也能在不经意里“缠”出些名堂,从而选择所需的精华部分。大家都说要舍弃华而不实,但经历了自己思考并融入自己表达方式的东西,一定是又华又实的,想想倒也不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