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几天她不舒服,比较黏人。
早上我们和往常一样在小书柜旁吃早餐。她挑了几本书让我讲故事……
“爸爸,以后等你老了,我再讲故事给你听吧,就像奶奶一样,她现在老了,都忘记怎么折星星,要你来教她。”
我:好啊,以后我老了,你记得讲回给我听,要记住哦。
“那我以后老了会不会有老公啊?”
我:会啊,还会有仔仔囡囡,你老了他们就会讲故事给你听。
你想的真多,我只想好好的陪着你长大……
怎么能好好陪着你长大呢?
深想一层,关键就是钱和身体。
顾己及人,我觉得有必要先关注一下钱的问题:
每个人都应该懂的资产配置逻辑
什么是资产配置?
其实就是钱怎么放,进一步是怎么放才科学,有可持续性。
财富蓄水池
水池的入水口就是主动收入,主要是指工作的收入。
显性出水口就是日常支出,隐性出水口就是疾病、意外所导致的漏洞。
思路是:
通过主动收入维持稳定是水源供给——工作
通过被动收入保证蓄水池水位稳中有升——理财
维持日常生活支出——衣食住行,教育,赡养等
堵住疾病和意外等风险缺口——保险的杠杆作用
这张图的核心就是,通过降低风险和扩大收益,实现财富积累。非常明确的指明了资产配置的两个重点,买保险和做理财。
人的一生,收入和支出一般是这样的关系(退休前后的收入会有的断层,下文详述):
本文从被动收入来展开。
所谓被动收入,就是钱生钱。
只要不是月光族和现金抚摸党,剩余的钱总是会需要一个存放的地方。就算在银行活期,也会有微乎其微的被动收入。
为什么需要被动收入?
除了改善生活和子女教育之外,还有就是人生的终极目标——退休,以及随之而来的养老问题。
我们不一定会得重病,但一定会老。
这话无法反驳!
30多岁的人考虑退休,非但不可笑,而且还非常合理,很多80后都深以为然,养老的实质就是理财。
老龄化趋势和无奈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作为世界制造工厂的地位在逐步消失,当年的红利已经老去。
伴随着出生率低下,二孩政策放开后,生育率并没很大的提高,甚至有些地区还是负数。
另一方面,科学和医疗的进步带来的长寿危机,也意味着看病,医疗,住房等等消费会更大,钱会越来越不够花。
老了之后要活的得更有尊严,必须要有合理的被动收入作为补充,才能保持原有生活质量。
如何能让钱生钱生的更快更稳?
按人们常规想法可分为五种养老(理财)方式:
一.社保养老
从我们参加工作第一个月开始,被安排好了参加社保,自己交小部分,单位交大部分。这些钱就是为养老准备的,但可能并非全是自己的,因为不能提前一次性支取。如果不参加社保的话,单位的那份跟你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关于企业退休金的替代率,有统计说是60%,也有说法是40%。
替代率40%的意思是,退休前收入1万, 退休后只能拿到4千,对于某些高收入人群来说,甚至可能不到10%。
具体到个人,真的因人而异,交的多交的时间长,自然蛋糕分的越多,这道理大家都懂。
交少了也能理解为提前支取,应该存好它好好呵护它,就算跑不赢社保,也至少也要同步长大。
根据世界银行的建议,要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养老金替代率需不低于70%,国际劳工组织建议养老金替代率最低标准为55%。
图片引用自知乎文章:养老金替代率是什么?十问十答聊透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看完这篇就懂了!
以保持60%退休金替代率为目标的话,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抚养比例的变化,需要配合延迟退休,财政补贴,提高养老储备金的收益率,划入国企股权等措施,或者还需要更多更大的努力。
单纯靠社保养老,未来可期,而且,命要够长!
二.储蓄养老
包括银行存款,国债等高安全性的方式,获得一定的短期回报,安全保本,收益稳健。
目前3年定期的上浮利率是单利4.1%,5年期国债电子式收益是4.27%每年派息,非常难抢。
但是未来的存款利率还能保持有这么高吗?
分享一篇文章和一张图:
周小川:中国可以尽量避免快速地进入到负利率时代
need-to-insert-img
三.养儿防老
开放二胎后很多人会多生几个“希望”减轻日后自己和儿女的负担。
深想一层,靠谱吗?
你能确定,在任何你有需要的时候,他们能及时来到你的身边,给你想要的的帮助吗?
其实,能不啃老,就已经很棒了。
作为80后的独生子女,我只想看着儿女健康快乐的成长,做他们想做的事情,过他们想过的生活。日后自己老了,我是不希望成为他们负担的。难道他们不用上班和照顾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吗?
说真的,有些时候,亲生的还不如养老社区的“专职儿女”靠谱。
need-to-insert-img
四.以房养老
房住不炒,政策就摆在那里,房价远着陆,什么时候该松,什么时候该紧,都是受控的,政策市政策市,学区房也要看政策,对吧?
随着出生率的下降,未来的房子肯定会供过于求,房价和租金的波动也是在所难免。楼市未来的大方向,应该会从生钱向保本过渡,甚至可能会出现整理回落。
在一二线城市配置一套价格适中的学位房,目前来看也算是不错的选择,特别是对于有刚需的家庭。
忽略房子本身的增值,单纯是租金的收益还比不上储蓄。提前卖房锁定养老社区资格,也不失为一个“聪明”的方法。
下面这张图,我看到了一个很大很美丽的泡泡。
五.投资养老
特指非固收类(不保本)的理财,入基金、股票、信托以及不刚兑的理财。这类产品都是存在一定的风险,一般和储蓄养老以一定的比例组合来进行,下面会展开来阐述。
所谓不熟不做,海外资产对于广大群体来说还需谨慎,而且放眼全球处于上升期的国家就有我们,丢了西瓜事少,万一掉坑里就不好了。
分享一张图,过去10年各类资产的回报率
数据来源:wind,2019的房价暂无。
目前公认的养老三个支柱分别是:社保、企业年金、商业年金。他们能为退休后提供源源不断的现金流。与上述各种方式相比,只有商业年金能用“确定”的方式来计划养老金,是最为靠谱的。
确长期型的养老金配置主要有以下2类:
企业年金
有些福利比较好的企业,会让员工按收入的3%左右缴纳,然后企业给予员工2倍的补贴,相当于收入的9%存入年金账户。
再通过稳定的投资实现安全增值,要求员工退休或者身故才能取出来。
企业年金的好处是细水长流积少成多。
但据我所了解部分企业的年金收益是偏低的,按个人净投入计算10年内部收益率不到3%,如果按个人加上企业的账面投入来算,那就更低了。
但客观上也存在不同基金管理的差异,收益偏低的这种,稳定性应该非常高,风险极低。
根据2011年发布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企业年金可以投资股票,比例最高是其财产净值的30%。所以企业年金是存在一定风险的。
商业保险年金和增额终身寿
比起企业年金门槛低,起码不用找个福利好的单位,只要买份保险就可以了。
和企业年金相比保险具有更大的自主权和流动性,收益也比较理想,可以和企业年金互为补充,两者之间没有矛盾。
养老年金险能提供源源不断与生命等长的固定现金流,安全性高以及跟生命周期挂钩是它的最大优势所在。
金融市场诱惑多,不确定性高,能做到长期锁定收益的只有保险,也是国家信用和社会稳定的基石。作为三大养老支柱之一,保险的作用毋庸置疑。
对于投资渠道较少的人来说,这是能够一种长期锁定收益的优质资产。
对于有多种投资渠道的人来说,它是一种极为稳定的防守型的优质资产。
作为保险类资产,有其固有的特性以及功能:
(1)强制储蓄(短期内退保会有损失)。
(2)可关联开通最高年5%收益(保底3%)的万能账户。
(3)财产转移,比如父母给子女投保实现婚内产隔离,比如隔离私人财产的公司法人财产等。
(4)资产传承,年金和增额寿都具有身故保障,被保人身故后可给付身故金给保险的指定受益人,而不是按遗产来分配,不受继承法约束。
(5)特殊功能,总保费达到200/300万,就能对接养老社区或者信托。
(6)增额寿属于寿险资产,公职人员无需申报。
(7)现金价值80%可以做保单贷款,以及减保取现功能,均能解决一定的流动性问题。增额寿的回本时间相对比较短。
以下是一款预定利率4.025%的养老年金的【确定】利益演示:
30岁开始每月存5千元,连续存10年,60岁开始,每月可以拿回7千多,直到终身。可谓,一直有钱,一直爽!
这种确定性是其他任何金融产品都无法给予的。
试问,你想据为己有吗?
总结起来,除了保险(包括社保)以外,其他养老(理财)方式都有一个共通点——不确定性。
建议是,确定的我们一定要有,不确定的也不能放弃。
逻辑已经很明白了,下一篇我们来看看,具体怎么做资产配置。
—End—
除特别说明外,其他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客观|中立|靠谱的保险经纪人,不代表任何保险公司,只忠于我的客户和职业操守,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专业服务,从健康及财富规划到后续服务,我们一直在一起。
如果您有精力,有自驱力,有责任感
- 欢迎咨询和加入保险经纪人的大家庭 -
- 成为爱与责任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
保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