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551985/e0f477f9b7947fc5.jpg)
时逢高考,突然想起这样一个话题,每年都有因高考失利而轻生的案例,除了扼腕痛惜之外,作为过来人,想对莘莘学子们说上一句,与生命的宝贵相比,任何事情都轻如鸿毛,不值一提。偶尔的失利,对于人的一生,真的算不了什么,那所谓的高考决定命运只是老师家长激励你好好读书的一个说辞而已。即使存在这样的问题,该反思的应该是我们这些成年人,而不应该由你去承担这份不可承受之重。
高考,追本溯源,这与始于隋朝的科举制度似乎一脉相承,成为了我们国家现行的人才选拔的重要方式,现代高考制度似乎成了普通百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唯一出路和希望,成为决定一个人未来命运的转折点,全社会形成了“一考定终身”的共识,这种观念让原本应该拥有最美好回忆的青少年变得不堪重负,甚至酿成轻生的悲剧。
我相信任何一位做父母的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悲剧发生,无论是否发生在自己的身上。然而,我们平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不是都或多或少地为上演这幕悲剧而推波助澜,我们借此机会,应该反思一下当下的教育弊端以及改进的空间。
1.教育体制面临的深刻变革
反观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一直延续着应试教育这条主线在发展,素质教育虽然提出来很多年,但对于高考决定命运这件事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观。教育资源的匮乏、教育资源地区分布差异导致的不公平、教育体制对孩子创造力的扼杀以及子女教育对家长形成的巨大压力,这些诸多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教育的问题了,而是成为一个全社会需要关注的焦点问题。教育,多少年来,一直作为少数特权阶级将既得利益在子女身上得以延续的一种资源,这可能才是教育改革长期以来治标不治本,迟迟无法深入推动的根本性原因之一。如果一个社会,教育资源都无法公平地面向所有的孩子,那怎么能期待他们长大成为国家栋梁之后,能为整个社会带来公平呢?
2.学校和家庭教育
作为教育的直接主体----学校和家庭,无论孩子天赋如何,能力高低,老师和家长都不同程度地给孩子灌输考试的重要性,让孩子认识到竞争的激烈和残酷,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孩子内在动力或者外部施压,导致孩子整天处于疲于奔命和泰山压顶的状态。孩子只有每天废寝忘食地学习,才能博得家长或老师的赞许,避免恼人的唠叨。不可否认,学习是孩子的天职,是他们应做的事情,对他们未来的成长也必将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这种“唯成绩论”的教育理念和“威逼利诱”的教育方式能带给孩子真正的成长吗?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能够幸福快乐,但却用自己的方式去逼迫孩子做了很多他们根本不喜欢、不擅长的事情,难道这不是背道而驰吗?再试问一下各位家长和老师,我们都是过来人,自己过的幸福吗?快乐吗?是理想的生活吗?即使回答是肯定的,那这些幸福快乐的获得和我们考上哪所大学,学了什么专业又有多少关系呢?
面对以上种种,我们身为父母和老师,肩负着对孩子未来幸福生活的责任,要认真思考一下,在我们奉为真理的教育理念中,缺失了一点什么?
3.技术的发展使教育变革成为可能
时代在进步,技术也在突飞猛进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已经让教育变革成为了可能,只要我们能够突破旧有观念的束缚,敢于打破利益的藩篱。
首先,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及5G的发展让教育资源匮乏和分配不均的这件事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和突破,很多mooc教育平台,不仅很好的共享了教育资源,而且这些平台很好的保障了教师的收益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其次,学籍制度的深入改革将彻底打破现有的学习模式,作为学生有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不再局限于课堂老师传授的知识点,即使同样的知识,学生也有自主选择老师的权利,这将成为一种双向选择的方式。这种学校已经不是完全的凭空想象,国外已经有成熟的模式和非常成功的案例,据了解,国内也有机构在做类似的尝试。
第三,当学生步入社会的评价体系也将发生深刻变革。这个变革可能是最深刻的,最根本的,其影响也必将是最深远的。试想一下,我们为什么如此重视学历、学校和专业,无非就是那一纸文凭给我们终身都贴上一个标签,所有人通过这个标签去评价我们的能力甚至是品行。这种极度不科学、不合理、扭曲的社会评价体系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而彻底改变。可以看到,互联网的发展让我们成为了一个透明人,我们的工作表现、日常生活轨迹、兴趣爱好、学习经历、沟通交往记录等都会被网络记录,一览无余,只要不涉及个人隐私或者自愿提供的情况下,几乎所有的数据都可以找到。这些对于了解和评价一个人无疑比一纸文凭更具有说服力,更具有真实性。当社会的评价体系发生根本性转变之后,终身学习才不会再仅仅是一个口号。
我对未来教育的变革充满期待,也希望因高考失利而自杀的悲剧从我们的社会中永久的消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