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荐书小社
我心中的红楼

我心中的红楼

作者: 晁小柯_eafe | 来源:发表于2020-03-15 00:40 被阅读0次

  我一直都很喜欢红楼梦四大名著中最喜欢的便是红楼, 前几天我一直都在听蒋勋细说的红楼,他讲的很细致,很多很多的小细节,他都讲出来了,我从中间学到了很多。

  他让我改变了,我对红楼中一些人物的看法,他让我知道原来红楼中更多细节的描写是对人性的描写,我曾经十分不喜欢红楼中的薛潘,贾瑞,可我听蒋勋细讲之后,却觉得其实薛潘,贾瑞他们这样的人物也是人性中的一部分,蒋勋曾说,薛潘其实就是十几岁的男孩子,他家里有钱又有势力,所以他每次出了什么事,家里人都会袒护他,为他解决,所以他从未感觉到自己是做错了什么事情,因为那样的家庭教育,他父亲早亡,母亲又溺爱他,当他做错事的时候,又有很多人帮他打理后事,没有人告诉他这是对还是错,所以他从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他从小就像呆霸王的形象。他爱玩,爱闹,就像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只是因为没有人管教他。可我们细想想,我们身上难道偶尔就没有薛潘的影子么?

  红楼塑造了很多人物形象,每个形象都非常立体,而每个人物身上有或多或少有我们自己的影子,我记得小时候常听人说“少不读红楼,老不读三国”。嗯,可我却认为恰恰相反,红楼虽然说每一次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可是我却觉得红楼描写的是少年时期的那份懵懂,还有那份单纯的情感,他塑造的人物很多都是少年13,14岁这样的人物,就连王熙凤她也是17岁的女孩子,尤其是我们的主角,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他们都是少年时期,而贾宝玉可以说也是作者曹雪芹本人,曹雪芹描写贾宝玉描写的很细致,从他那个12,13岁,对她生理上发生的变化,以及心理上的一些变化描写的都非常细致,而且他和林黛玉的感情就是那个时期那个青少年时期那种最纯真的那种感情,所以我觉得其实少年时期恰好正应该看一看红楼,因为他所描写的正是我们那个时候,正是我们的少年时期,反而像,读三国,我老觉得,三国更复杂,里面讲的权谋更不适合青少年去读,因为真的很复杂,我记得蒋勋欲举过这样的例子,他说,自己小时候常听母亲给他讲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所以她小时候就常常会害怕,会觉得小时候放学回家,母亲会不会也在自己的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字?因为是青少年时期,自己还没有成熟的心智,自己还处于一个懵懂单纯的世界里,所以他们对这些更加是难以理解。

  所以我觉得我们青少年时期其实可以去看一看红楼,去了解一下那个时代,那个时候的人和我们现在时候的情感其实是一样的黛玉和宝玉之间的情感真的就是我们青少年时期喜欢一个人所表达出那种真挚的情感,那种单纯的情感。蒋勋曾经说罗密欧与朱丽叶会为了爱情而死其实那就是我们青少年时期会冲动,会做的一份事情而当我们过了那个年龄,我们就不会再做那样的事情了因为我们长大了,我们变得更理智了可是我们那个时候喜欢的那个人所付出的那种情感真的就会让我们会做出那样为爱而死的伟大的事情我们自己就会觉得很伟大,因为那是我们少年时那份单纯的感情,所以我们就会去守护那份感情。

  而我今天写这篇文章,就是想让读到我的这篇文章的读者们可以去看看红楼,去感受一下红楼里面的文字,红楼里面的情感,还有曹雪芹那个时期那时人的情感!

相关文章

  • 我心中的红楼

    我一直都很喜欢红楼梦四大名著中最喜欢的便是红楼, 前几天我一直都在听蒋勋细说的红楼,他讲的很细致,很多很多的小细...

  • 我心中的红楼梦

    红楼梦看了很多遍,每每看到黛玉之死就看不下去了。所谓悲剧,大概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 黛玉区别于宝钗的地方很...

  • 魂牵红楼——我心中的红楼梦

    众所周知,《红楼梦》一书由曹雪芹以及无名氏撰写,流传至今已是一文学经典。书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历史赋予的大背景,...

  • 无题

    红楼阅尽千遍 纵有风光无限 比及你 不及我心中半点

  • 《红楼梦》

    《红楼梦》这本书让我欲罢不能。每每读到佳句,心中无限欢喜,而读到伤心处时,则泪水涟涟。 《红楼梦》对每个...

  • 《红楼梦》读后感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红楼梦》,让我欲罢不能,每每读到家具,心中无限欢喜,而读到伤心处时则泪水涟涟。 《红楼梦》...

  • 满园春色亦无欢  cavie

    文 | cavie 红楼一梦三十年,再无岁月可回首。 其实87版的红楼梦播出之际我才2岁,却不影响在我心中的地位,...

  • 谈一谈我心中的《红楼梦》

    小时候,我们就老提四大名著,但对其他三本名著或多或少从大人嘴里,电视剧里知晓一些,独有《红楼梦》看不懂也摸不透。老...

  • 日记,又看红楼

    是金子总会发光 今天,在朋友家做客,又看到了那几集红楼,曾看了我也不知道看了几遍的!87版红楼梦,始终是我心中无上...

  • 读马瑞芳的趣话《红楼梦》

    《红楼梦》因是遗作,以致引发众多红学研究者百家争鸣。读完了马老师的这本《趣话<红楼梦>》,我心中积存了多年的疑团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心中的红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ymas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