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使徒行传第十五章
本章记载了两场争论,一场是有关教义方面的争论(1-35节),一场是有关事工方面的争论(36-42节)。
教义之争
有几位来自耶路撒冷的人去到叙利亚一带的教会,传讲律法主义的思想,主张外邦信徒必须要守割礼守律法才能得救。保罗和巴拿巴与他们据理力争,保罗和巴拿巴的观点是一个人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不在乎人的行为。这是一场有关救恩教义的争论。
耶路撒冷教会召开了第一次大公会议,在会议中彼得使徒首先发言,肯定了得救是唯独恩典和唯独信心的观点。
其次,保罗和巴拿巴分享神借着他们在外邦世界中的恩典作为,神迹奇事伴随着他们的宣教事工,一同见证这福音的恩道。
最后,雅各长老总结发言,见证了外邦人的归主是合乎旧约先知的预言。为了促进犹太教会和外邦教会的合一起见,雅各长老建议外邦教会要遵守四条禁令。
这场教义之争得到平息,教会的分裂得以避免。反之,神的教会就会一分为二,分为犹太教会和外邦教会。
今日反思
在历史上一次最大的分裂是1054年的东西方教会的大分裂,分裂的导火线是和子论。东方教会认为圣灵是由父所发出,西方教会认为圣灵是由父和子发出。这些微的差异就导致东西方教会的大分裂,分为东方的东正教和西方的天主教。
各个宗派林立,他们之间的区别就是教义的区别,教义之争往往是教会分裂的原因。
清教徒理查德·巴克斯特说:“在绝对的真理上要坚持 ,在相对的真理上要包容,在凡事上要有爱心。”
事工之争
一对好同工巴拿巴和保罗,商量要看望以前建立的教会,但在是否继续带着马可出去的事情上,两人意见有些分歧。
保罗认为马可虎头蛇尾,中途退去,这样的人不中用,不要再带着出去。巴拿巴认为马可还年轻,再给他一次成长的机会。两人彼此争论,最终导致分道扬镳。巴拿巴带着马可出去,保罗带着西拉出去。是坏事也是好事,坏事是两位好同工彼此争论,见证不好。好事是本来一个布道队的,现在变成了两个布道队 ,神的福音更加广传了。
事实告诉我们巴拿巴带着马可,这是正确的选择,马可得以重新得力,被神大大使用。最终保罗也和马可和解,马可的传道和服侍得到保罗的肯定和称赞。(西4:10;提后4:10)
今日反思
同工们意见不和,这是这个时代常见的现象。有过不和,但是否复和了呢?有过伤害,但是否彼此接纳了呢?我们的表现更像巴拿巴,还是更像保罗?
结语
教义之争和事工之争,在教会中都是常见的争论。求主给我们智慧,什么是我们要竭力去争辩的,什么是我们不要去争论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