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除了今天生日的人外,对大多数人来说原本就是一个稀疏平常的日子。但一个外国中年大叔的出现,却让几乎所有我认识的人都把今天当作是一个不平常的一天。
没错,这个中年大叔就拿了一个奖,用了22年,通称“小李”。
不要明知故问“小李是谁”。能叫“小李”的,能在国外搞了那么大新闻的,我能想到的上一个是李安,上上一个是李小龙,再上一个是李鸿章,况且这仨都是华人。
在千呼万唤之下,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结束22年陪跑,总算问鼎奥斯卡获得最佳男主角,首次“得偿所愿”地触及了有如圣杯一般的“小金人”。
详情自不必本人多作累叙,众多热点新闻媒体社交软件自然会从不同角度把各种可能或不可能的信息呈现给世人,连段子界和鸡汤届都早就卯足了劲。甚至,所有团队都已经准备好了“小李哭了”和“小李不哭”两个版本的稿子。
可以说,只要保持正常的收讯网络、维持最低限度的社交,即使你并不知道或无法流利说出小李的本名和译名、不知道荒野猎人被熊吃了没、不知道奥斯卡颁奖的时间地点、甚至不知道奥斯卡是什么等,都会在不久的时间内得知这个新闻。
何止是“得知”。
简直叹为观止,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全球东西南北,小李的粉丝瞬间攀上了前所未有、以后也难再有的顶峰。
随着他在台上生涩发表获奖感言,流下了令人心酸的泪水,诉说着成功的喜悦;
人们或欢呼雀跃、或感动落泪、或倍受鼓舞,主动去分享他给的成功的喜悦。
在那一个瞬间,我们都是“小李子”,仿佛都像那个在22年来燃尽激情为角色而奉献、用22年不急不躁地等待一个必将属于自己的奖的他。
那一瞬间得偿所愿、毕生不再遗憾的体验,虽然可能不及小李本人所感的亿万份之一,但也足以让我们长舒一口恶气。
我并没有讽刺任何粉丝或伪粉丝,相反我确实相信那一刻的感觉是触及内心软肋。
自问并非小李的粉,不能如数家珍地说出他所有出演过的电影。总算是对他多少有些深刻印象,领略过泰坦尼克的浪漫至死、猫鼠游戏的狼藉天涯、盗梦空间的魂牵梦绕、盖茨比的倾国倾城、华尔街之狼的声色犬马而已,甚至荒野猎人都未及品赏。
然而就是仅仅这种程度,也足以让我在揭晓前默默为他祈祷、在得知结果的时候心神颤动、在最后想由衷地致以他听不到也看不到的一句祝贺。
无它,仅是因为这22年来让人惋惜的遗憾,以及漫长岁月遗留的憾事总算圆满的极喜,以及随后而来的莫名其妙的淡淡的黯然神伤。
其实,半开句玩笑上来说,小李获影帝这件事,并不是“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
小李了了一个心愿,我们也跟着爽了那么一段时间。然而,也剩下我们在这个节点上漫长的落寞。
毕竟在段子界,再也没有了“小李和奥斯卡”这个梗的存在。(虽然我们还有“村上春树和诺贝尔”,如果这个也不够你等的话,那还有“国足和世界杯”呢。)
没有了“小李和奥斯卡”这个梗,对我们一介网民来说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有一个我们津津乐道的遗憾消失了;
意味着,有一个我们聊以自慰的遗憾消失了;
意味着,有一个可以让我们“遗憾强迫症”转移注意力的遗憾消失了。
我相信人类真的有遗憾强迫症。
人一生那么长、追求那么多,但我们的大脑却要求很简单,就是活得不那么无聊。
因而,它需要不断从我们的生活体验寻找的一些刺激物,好让大脑可以有持续运转的“动力”。情绪和情感方面的刺激物,也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有个难题:喜悦、激昂等正面元素,以及悲伤、失落等负面元素,每次迸发力量不是太短暂就是太极端,也难以每时每刻都能促发,所以这种刺激既累人有断续。
所以拥有无穷智慧的人类就发明了融合了多种元素可以融合并持续运转的机制,那就是“制造遗憾”。
就像是武侠小说里一样,一生之中要向武林高手来一次生死对决,无缘是遗憾;当终有一日大功已成独孤求败,“无敌最寂寞”,是遗憾。
暗恋多年爱一个人爱了一个曾经,无果是遗憾;当时的天长地久和如今的形容陌路,是遗憾。
满怀热忱追求理想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擦肩是遗憾;最后青春白马过隙不曾留下轰烈壮举,是遗憾。
一生要总要去一次的人间天堂,未去是遗憾;久负盛名的到此一游却觉不外如是,是遗憾。
从小立志要为理想之物奋斗终生,不成是遗憾;拼搏至终却觉物是人非感叹忘却初心,是遗憾。
就是如此反反复复,为了不留遗憾,间歇性地在踌躇满志和心灰意冷中交替变换;把一个个“遗憾”,像智能手机app消息提示的红点一样清除,然后又耐不住寂寞下意识不断翻弄平添“新的遗憾”。每个人活得都像哈姆雷特一样,悲壮又精彩。
可惜的是,我们机智的大脑又发现了新的问题:一,作为个体精力有限,所能支配的客观条件十分有限,并不能获得所有想要体验;二,人类远比想象中的脆弱,在自身制造的遗憾煎熬下,为了防止崩溃,经常需要偷懒和疗伤。
于是,机智的大脑就get了新的技能,通过假象代入有相应条件的他人的实践中,间接获取自己想要获得的体验,以补足缺失的情感刺激。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喜欢听故事、看小说、看各种影视作品的原因。
于是,人类为了自己的情感需要,开始把他人的体验自行“包装”。如果有需要的话,为了加快刺激的效率,也会给他/她加一点“遗憾”的元素。
这个程序也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过程而逐渐深化的。
原始时代只为自卫不作他想;
农业时代人们获得了“劳动”技能,生活虽然稳定但方式相对单一,由于信息闭塞,也不能接触太多地理距离太远的人,于是开始关心亲戚的生育、婚嫁等“人生大事”(我们现在所说的“三姑六婆”)。谁当了皇帝,都不够隔离翠花生了李狗蛋那么“刺激”。
到了(近)工业时代,生产效率极大提高,物质生活飞速地带动文化生活,人类也就是在这时候觉醒对补足体验的需求,甚至将“魔爪”伸向自然规律。
而到了现今的信息时代,信息飞速产生和传输,任何人和事似乎都是尽在眼前、触手可及的。这时候,人们管得就更宽了,公众人物更是“首当其冲”。哪个运动员意外受伤无缘职业生涯最后决赛,哪个明星的婚姻出现小三美好生活被打破,哪个选秀歌手一直无人问津开火锅店赚钱支持音乐事业,等等……
(接下来会是“人类补全计划”吗?著名动画EVA经典梗,请自查。)
我们就像患了强迫症一样,
衷心自顾自地祝愿他能成就怎样的梦想、
为他未能如愿就感到心痛惋惜、
在他默默努力的时候高调地为他加油打气、
强迫症般地等大众呼声实现的那一天、然后在那一天跟着他们喜极而泣。
可以说,我们为小李如愿而感动莫名,不仅仅是因为对他的喜爱,而是在这个共享的时代,我们早就把小李的故事当作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梦想很远的时候,想想小李,嗯,一起努力吧。
成功未知的时候,想想小李,嗯,等等也无妨。
苦不堪言的时候,想想小李,嗯,终有出头日。
我们仅仅用了看几部电影的时间、看几场颁奖礼的时间、看几条新闻的时间,就初尝了小李子22年来的耐住寂寞、苦尽甘来的无憾。
祝福他人,治愈自己。人类真是生而伟大。
如今,他如你所愿锦上添花。
你又该当如何,是换个对象(如村上春树)继续在假象中互舐伤口?
亦或是其他,任君选择罢了。
如果我是小李,接过小金人之后凑近话筒,对我的“三姑六婆”们说:
“Finally I make it. Now it’s your turn.”
阿梓,二零一六,二月二十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