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电影漫谈想法
泪水涟涟,《小偷家族》口碑不俗如何展现人性不同层面

泪水涟涟,《小偷家族》口碑不俗如何展现人性不同层面

作者: 纯白色的胖兔子 | 来源:发表于2018-08-31 00:14 被阅读54次
    《小偷家族》中全家合影

    图片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温馨,有六个人物,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给人感觉应该是幸福的一家人。爸爸抱着儿子,妈妈抱着女儿,奶奶牵着孙女的手,至少你能感受得到:每个人脸上的笑容都是发自内心的。

    然而,这样的一家人,每一个人互相之间都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并不是爸爸和儿子,也并不是母亲跟女儿,甚至于奶奶和孙女之间也是隔着非常复杂的情感和血缘的。总之,他们都是社会的边缘人,并不像照片上看起来那样笑容满面,他们没有富足的生活,没有稳定的家庭,照片后面隐藏着辛酸与苦痛,以及深深的无奈……

    同时,六个人之间却产生了深深的情感和依赖,让你无法否定这是一个完整的家庭。这张图片是日本电影《小偷家族》中的一个场景,图片来自《北京日报》,标题叫做《小偷家族——一场关于家庭问题的无解实验》,电影中提出了一个很深刻的问题,大家可能会越想越纠结:亲情是以血缘作为基础的吗?可能初看起来,这个问题像是一个谬论,可是如果你看了电影的话,就会明白,这是一个非常有高度的哲思性问题。

    电影《小偷家族》并没有展现一个完整的故事,也就是说,它并非靠情节取胜,而是靠细节、靠内心冲突、靠情感的碰撞、靠人性的深度来支撑起这部电影。在看电影的同时,我特意观察了周围的观众,有一种很奇妙的氛围,人们越看越沉默,空气中有一种渐渐凝滞的感觉,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电影戛然而止的片尾过后,屏幕上出现一行行字幕的时候,人们没有像一般观影的时候一样熙熙攘攘地起身、离场,而是沉默地静坐着,有一种电影未完的感觉,大概是因为生活还没有结束吧……

    本来,我以为这是一部相对小众的电影,没想到上座率会如此之高,很多黄金时段的片场上座率超过了90%,同时,观众的观影体验和观看投入度也远超预料。你会发现,观众需要全身心投入才能比较好地理解这部电影,否则很容易忽略一些细节,导致根本看不懂人物关系。

    我们同样会发现,对于这部电影,观众的分歧还是很大的——一些观众在认真地看,而另外一些观众则是在影院睡着了。在豆瓣上11万网友给出的评分是8.8分,而在猫眼上,《小偷家族》得到的评分是8.1分,远低于喜剧片《西虹市首富》的9.2分,截至8月5日,《小偷家族》在日本国内累计获得了42.7亿票房,创造了日本本土年度最高票房纪录,而在中国内地,票房日前累计1.0亿,已经打破了日本真人版电影在国内最卖座的记录。在2018年5月19日,第七十一届戛纳电影节上,《小偷家族》击败了李沧东的《燃烧》和贾樟柯的《江湖儿女》,夺得了金棕榈奖。

    一直以来,我们的传统认知是:电影首先一定要讲一个好的故事,而导演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则从某种程度上打破了这种认知,你很难说它讲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是传递的一种生活体验。我们对一部电影的看法往往各自不同,相对于一些“未映先红”的国产电影,首日票房就能够轻松破亿,甚至破两亿,缺少足够宣传的《小偷家族》票房成绩自然乏善可陈,但是却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比较新鲜的观影思路和体验。

    我们常说,电影主要分为两类: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而《小偷家族》则是某种介于二者之间的存在,我们可以把它叫做文艺片。它的高水平,一方面体现在对于繁杂情节线和人物关系的处理上面,枝枝蔓蔓很多,从电影的开始你绝不会想到结局和人物的真正关系;另一方面,人物的情感张力强大,表演也十分到位,安藤樱饰演的柴田信代在影片最后的哭戏尤其抢眼,那句“生下孩子就自然成为母亲了吗?”,让人看完之后莫名惘然。

    本片最难得的是,导演是枝裕和对于生活细节和细腻情感的强大掌控能力,令人叹为观止。当今时代,导演拿出这样一部作品无疑要在商业上冒很大风险,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导演到底希望通过这部电影传递或者表达什么?

    日本电影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共性,类似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传递的往往是一种东方式的隐忍乃至残酷以及东方式的人物宿命。而《小偷家族》提出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人和人之间的纽带究竟是什么?

    它给出了一种非常奇葩又很合理的人物纽带,并不是那餐桌上的一口饭,而是一种所谓“羁绊”。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难以用亲情、友情和爱情这些词语来简单描绘,而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关系——里面可能包含着利益、亲情以及一种稍显病态的依赖,这些都需要我们细细地抽丝剥茧,慢慢品味。

    当我们回归到人性本身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所有外在的东西都是一个个因素,但是真正内心的东西,才是能够让我们生活在一起的真实原因。也许是因为无奈,影片中的小女孩由里在家里面受到了种种冷酷的虐待和漠视,于是特别渴望有个人能够温暖她,这可能就是她人性中最真实的需求。她年纪这么小,没有什么利益的诉求,一个面筋对于她而言可能就是某个时刻人生的全部,牙掉了扔到房顶上可能就是她快乐的源泉,她唯一想要的就是人性中最温暖的东西。如果亲生父母给不了她这些东西,那么养父母对于她而言,又与亲生父母何异呢?

    百合和由里

    从观众的角度来说,我们为什么要在炎炎夏日,用电影票去交换一个这样虐心的过程?首先,我们是一个个人,而不是简单的动物,我们是有思考、有情感且能够反思人性的人。如果你看电影希望哈哈一笑,这当然没有问题,毕竟每个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而且是多层次的,但总有一天,你会想回归到人性最根本的地方去。

    日本的作家和电影人对个性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我们现在对于日本的文化其实还是不太了解,我们看到的往往是表面上的繁荣与风光,而实际上,日本文学的个性非常强,出现了很多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电影和动画片的创作能力上,尤其值得中国的同行们学习。我们经常以为现代的日本文化是高强度工作下催生的文化,日本民众生活的快节奏之下隐藏的是深深的失望乃至绝望,但当我们在百度上反复搜索“枝裕和”,而不知道人家导演实际叫“是枝裕和”的时候,我们是否敢说自己真正了解日本文化?小的细节反映出的偏见与误解往往比真正的承认不了解还可怕。

    《小偷家族》在中国内地获得成功,着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就譬如说你经常喝可乐,偶尔当然会想品一品茶的味道,感受一下食品本身的味道。像是枝裕和这样的导演,他不仅仅在张扬自己的个性,更是在发掘自己的内心世界,从纪录片出身,到拍唯美的艺术片,一直到借《无人知晓》这部影片真正确立了自己的风格——关注边缘人的家庭生活,发掘他们生活中的细节,真实呈现他们生活状况乃至情感状况,他不断在定义属于自己的电影模式,这一点尤其值得敬佩。

    养生餐

    我们看电影的目的是什么?我们拍电影的目的又是什么?当然,有一些电影是要赚钱的,商业电影一定把盈利作为首要目标,但另一些电影却并非如此,它们要反映社会现实,要反映人们的情感诉求,呈现对于人性的思考,或许同时也要兼顾赚钱,但人文情怀才是首要追求。我们时常会想,为什么要付出时间和金钱去看电影呢?在电影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与生活不同的场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生活的种种压迫到某个极限,从而爆发出人性中最真实的一面。人性中的善与恶,在电影中被放大,那些特定的场景和条件,激发出个体的潜力,于是我们看电影,便像是对于生活的补充和反思,就如同吃惯了清汤寡水的养生餐,也要偶尔尝一尝热气腾腾、香辣可口的火锅。

    鸳鸯火锅

    拍电影对于导演而言,更多是工作;看电影对于观众来讲,大都是消遣。电影从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什么社会问题,但如果能让我们多思考哪怕一点点,在生活中少走一点弯路,多一点同情与理解,少一点苦难与悲剧,那便足够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小城已三更:੧ᐛ੭ 你好哇,我是公众号【小城已三更】小编,看了你的简书,微信公众号【小城已三更】(chengneiyisangeng)向你发出征稿,为保护原创,默认标注作者名称,并会向你支付稿费——🌙由于小编有时不能及时回复,具体事宜可关注微信后台,期待您的作品

      本文标题:泪水涟涟,《小偷家族》口碑不俗如何展现人性不同层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yrjwftx.html